欧洲大陆的文明之路-18俾斯麦2:铁血宰相的失败
上一讲我们聊的是俾斯麦利用他的实力Z治实现德国统一。他的这种实力Z治一方面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另一方面又基于冷静甚至冷酷的计算。可以说俾斯麦很典型的表现了国际关系领域中的现实主义原则。
俾斯麦1862年当上普鲁士首相,1871年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宰相。在这期间,俾斯麦的实力、Z治手段屡试不爽,铁血宰相的威名在整个欧洲都令人敬畏,他的影响力直追拿破仑。在他当上宰相之后,直到1890年黯然退场,俾斯麦依然使用这套拳术,可是并没有多少值得肯定的成就,最终他走到了几乎没有朋友的地步,被新皇帝一脚踢开。在我看来,由于在帝国宰相时期,俾斯麦的内外政策其实都是围绕国内Z治的,他设计出来的各种诡计也主要是用来对付国内的政敌的,所以他那种不讲是非,赤L裸的权术,不仅导致个人的失败,还极大的败坏了德国内部的Z治生态,真可以说是害人害己。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先讲一个俾斯麦殖民政策的故事,来看一下他是怎么搞阴谋诡计的,其实俾斯麦从1871年开始执掌帝国大权,直到1884年都坚决的拒绝任何殖民政策,只是到了1884年和1885年,他突然对殖民问题产生了兴趣,1884年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这一年老皇帝87岁,皇太子继位的日子看来不会太远,也正是在这一年,帝国议会又一次出现了一个激进的自由主义新政党,而皇太子对自由主义是有好感的,俾斯麦担心皇太子继位之后,会从这个新的自由主义党派中选择内阁成员,把他这个老宰相给排挤掉。
俾斯麦之所以能够长时间的作为老皇帝的宰相,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和老皇帝都痛恨自由主义和进步思想。而老皇帝之所以离不开俾斯麦,也是因为我们在上一章已经提到的,没有人能够像俾斯麦那样公然的对抗Y会,所以俾斯麦时不时的就把辞职作为要挟,迫使皇帝接受他的一些政策,假如新皇帝上台,那么俾斯麦就不会有这样的后台了,所以他赶到宰相的位置面临危险。
殖民政策就是用来应对他的这个困局的。新兴的自由主义政党反对殖民政策,因为他们认为值得殖民的领土已经被其他国家占领完了,再要殖民就会跟其他国家相冲突,当然尤其是会跟殖民大帝国英国相冲突。但是,海外殖民对沿海的民众有吸引力,而且还被认为是受到尊崇的民族政策,也就是说,殖民能够提升民族的地位,表达民族的情感。俾斯麦要在议会提出这个政策,势必会引来新的自由主义政党的反对,然后他就可以指控这个政党缺乏民族感情,败坏他们的名声。俾斯麦还有一层更阴险的计算,他考虑到皇太子终归是要继位的,由于太子清英,因此继位后的德国Z治将受到英国的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