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精读课-07牧誓:恭行天之罚
今天第七课讲周武王的墓四就是周武王在牧野之战的誓言。在讲墓室之前,我要先讲一下中国古代对瘟疫的起因的看法。先讲讲在议论,然后再讲牧野之战,然后再讲本课要学的目标。
我们先说一下在议论。中国周代的思想家们认为在天人之际,就是上天和人之间,在上天和人民之间,天子这个君主他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位置。天翼通过明星来表达,天子他深明明星,他也深通天翼。所以天子朝廷是立在天意和民心的结合点上,这个结合点就是德行靠什么来结合?靠德性来结合。
我们学过的尚书的高窑魔,我们讲过的高窑魔,他就强调什么呢?强调身为君主要有本事,什么呢?达于上下。什么叫达于上下?就通达上下,上就是天下,就是民,上通天下通民。所以它原意是达于上下,近哉有土,要通达于上下,对上要有敬畏之心。
有土地的君主要有敬畏之心要通达于上下,要能够通于民心,通于上天,对吧?有土地的君主要敬畏叫达于上下,尽哉有土,这我们学过天人之间只有一个通道,什么通道呢?就是德性的通道。所以天子的他有德行,或者说君主他有德行,或者是一个圣人他有德行,他真诚的敬天爱民,这样他就能够顺利的沟通上天,顺畅的沟通上天,传达天意,实现民心,实现民众的愿望。
如果这个天子缺德,天人的通道就会被阻碍,阴阳就会失去,这种时候就会爆发天灾人祸。如果君主德不配位,天人之际就堵塞,气运就混乱,阴阳就失调。结果就是干旱了、饥荒了、温榆了等等天灾爆发,因为天灾爆发,人和人的矛盾激化,天下大乱,相互杀戮,人祸就爆炸,就生灵涂炭。那这种时候大地乱成这个样子,生灵涂炭就会促,路上天天罚就会降临,而我们学过的尚书的这个微子篇,微子去请教商朝的太师说怎么办呢?这个太师说天毒降灾荒,殷邦说上天监督天毒,然后降灾,降下灾来慌,就是使他荒芜,使他灭亡,上天监督降下灾难,要是殷商灭亡,天奴将在荒淫帮,那么这种观点,思想史上就叫灾异论,灾就是灾难了,异就是不正常了而怪异了。所以商朝还有西周就有这种思想,都有这种思想以后,春秋战国的像墨家了、墨子,还有如家,还有阴阳家,对此都有讨论,西汉的这个思想家叫董仲舒,他有非常完整的论述。
正是基于这种灾议论的思想,所以一旦国家发生天灾人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