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谜团-07孔子的教学方式和理念
这是一部对于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究竟应该在行为到感情上面如何应付,如何对待,形成基本价值非常重要的经典作品。在春秋的时候,因为中国实施各种不同的变化,就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人让世人也就是怎么样看人,怎么认识人,怎么评价人,变成了一件越来越重要的事情。
以前是人为什么那么重要?因为身份比较重要,身份是人跟人区别的主要依据。但是到了春秋,身份不再可靠,关系也就不再那么样固定稳定。于是,像是嫁娶、联姻这种事情,都有了更多更复杂的选择。怎么样选择才不至于给家庭、家人带来灾祸,最好还可以透过联姻给家人、给家族带来安全保护。那你就得要知道你怎么样认识人,怎么选人。这里就很关键的是你怎么样从行为思想的细节由小见大。你要怎么样分析一个人的个性,还预测这样的个性在现实环境里面他会有什么样的遭遇。
论语显现孔子在世人看人选人这件事情上是有非常独特的洞见的,也记录了他很多诗人上面的智慧。比如说论语雍也篇叫做雍也,因为开篇的第一章是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孔子说他的弟子冉雍就是重工,是可以证明当领导的,所以叫做科室的南面。他为什么这样评断呢?下一章提供了一部分的解释。
仲公问子上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这段对话很有意思,问老师,问孔子说你对纸张脖子这个人有什么看法?孔子的回答很简单很直接。他说这个人不错,具备的碱的长处,用一个字来描述来形容这个人。因为是这个人很单纯,他不复杂,他不造作。不过冉雍这个弟子有不太一样的看法,一再的想跟大家强调论语里面记录了地址都不是直接的,而且全面的。就是听老师的教导,弟子可有自己很多不一样的,不管是补充,甚至很多时候是反对的看法直接完全不需要有所避忌的,就可以在老师的面前表达出来。冉雍就说如果是在私人的生活上面,敬请小心,外在的行为单纯不照做,这样在治理人民上面应该很适当。但如果外在行为单纯不造作,私人的生活也很简,这样如果要治理,会不会太过于草率了些呢?
孔子听了就表示赞成,说,你说的对,这是老师跟学生就是人这件事情上面交换意见。而且显然里记录的学生滥用他的意见还高于老师。孔子的没有因为孔子是老师,冉雍就保留自己跟老师不一样的看法,不说出来。更没有因为冉雍是学生,所以孔子就一定要纠正教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