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12动机|如何把动机变得更自主?
欢迎回到积极心理学课程上一讲说到自我并不是找到的,而是靠我们经常从自主动机出发做事情而形成的。只有我们做的事情出于自主动机,才能够收获高质量的积极心理,收获更蓬勃的人生。
可是有人会说,我上班就是为了挣工资,你还说服我是自愿的,你是老板派来PUA我的吗?你可能也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这种对自主动机下意识的质疑,恰恰反映了我们身边一种普遍的情况,就是他主动机泛滥。这也难怪,上一讲里我们就提到过,短期内他主动机确实比自主动机更有效。可是这个有效往往只集中在重复性工作上面。如果是创造性工作,那还是自主动机更有效,为什么呢?前面我们也讲过,自主动机对应的是积极清理他,主动机对应的是消极心理。
积极情绪能够拓展人的认知资源,激发发散性思维,提高创造力。而消极情绪则是让人更聚焦,更适合那些重复性劳动。更重要的是,创造力并不是简单的靠堆积时间就能涌现的,而是靠大脑后台把你原有的一些元素进行重新组合,产生出来的新奇点子。这往往是在你放松、胡思乱想、无所事事的时候,在潜意识里发生的。就像著名数学家张益堂证明,孪生素数猜想的关键灵感是他在朋友家后院散步看路的时候想起来的。但这是因为张一堂特别热爱数学。
哪怕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大脑后台也在不停的运作,才能组合出新点子来。相反如果你是出于他主动机,你表面上是在参加头脑风暴会议,但其实你的大脑后台是在哭喊,老天快赐我一个零灵感,让我拿钱走人。那怎么可能想出高质量的创意来呢?
事实上专注于研究自主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本身就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那个时候美国市场上的重复性劳动逐渐减少,创造性劳动的需求越来越大企业家发现,以前我用奖金晋升来管理员工,怎么现在好像不太好使了。因为在重复性劳动,你每多打一个螺丝钉就多赚一毛钱。你当然要努力提高效率,但是创造性劳动你每想出一个点子就奖励100元,就能够激励出好点子来吗?很难,这样激励出来的很可能只是100个平庸的点子。
当然我们都知道到了21世纪,重复性工作已经越来越少,社会上最紧缺的是创造性人才。那么为什么他主动机还会如此泛滥呢?因为很不幸,有一个领域始终还是以重复性工作为主。
我说的不是那些体力劳动,而是应试教育。考试主要靠对知识点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