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应该这样学-04读《诗经》注定要虎头蛇尾吗
我们今天来讨论一下诗经。学诗经是个挺费力的事情。根据论语记载,孔子的儿子孔鲤就被爸爸要求学诗经。论语说孔鲤看到老爸来了,就小心翼翼的走着小碎步。孔子一看到他就问你学诗经没有?孔子吓得马上就回去学习了。
国学经典应该这样学-04读《诗经》注定要虎头蛇尾吗
我们今天来讨论一下诗经。学诗经是个挺费力的事情。根据论语记载,孔子的儿子孔鲤就被爸爸要求学诗经。论语说孔鲤看到老爸来了,就小心翼翼的走着小碎步。孔子一看到他就问你学诗经没有?孔子吓得马上就回去学习了。
孔子经常语重心长的和学生说,你要学诗经,不学诗经你就不会说话。诗经很重要,学了诗经你才能够好好的协助你的父亲,才能够为君主工作。你学了诗经,好歹可以多知道一些花花草草的名字,虫子和鱼虾的名字。
诗经在汉代以前是用师傅教徒弟的方法来口授的。一直到了汉代,官府忽然间觉得要教几千的太学生学诗经,师傅带徒弟的效率就太低了,才开始把它写下来,就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诗经的书的样子。可是他从口头转写的文字就有很多音同字不同的地方。所以如果你去新华书店买一本诗经,和你到长沙马王堆汉墓去看汉代帛书的诗经,和你到上海博物馆去看公元前300年左右的那个叫做孔子竹简的那个竹简上面写的诗经,这个都不太一样。
有人说诗经最初是民歌,可是这个说法也不是很准确。如果你拿一本诗经看第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会觉得明哥这个说法还不错,可是如果你看到了诗经的后半本,就会有两个感觉,第一,你开始大面积的不认识字了,第二呢,你就算看现代汉语的翻译,你也越来越看不下去,这个时候你就会怀疑说,阿上古的民歌真的是这样的吗?他为什么这么难懂呢?
其实诗经里面有民歌,也有宋歌民歌,基本都收在诗经的第一个部分。这个部分的名字叫做风,就是大风哗啦啦吹的那个风。而官员和祭司写的那个部分,大概就类似于我们现在说的史诗或者送歌,就收到了雅和颂。这两个部分里面雅和颂产生的时间比较早,内容又涉及到很多上古的礼仪和历史事件,所以读起来很费劲。所以我们的中小学语文课本里选的诗经基本都来自于风,哪怕是大学中文系学诗经也主要是学风以及大雅和小雅里的一部分,送就学的比较少。可是风雅颂这个三个部分加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诗经。
资金的影响一直很大,但到什么程度呢?我们随口说几个词就和诗经有关。比如我们会说这个地方的民风不好,那为什么叫民风不好?不叫名土不好或者明水不好呢?民风这个说法就来自于诗经的风这个部分。孔子说你想要知道一个国家人心的好坏,你只要打开诗经看这个国家的风湿就行了。郑国的人心不太好,所以以郑国的风风就比较糟糕。
我们现在还说高雅音乐,高雅艺术,这个说法来自于于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