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精讲
《心经》又称《般若心经》。虽然篇幅不长,却是大乘佛教的心要,也是《般若经》的中心。
它是众多佛经之中,文字最简炼、最严密,内容最丰富的一部经典。
顾名思义,《心经》是一部关于“心”的经典,是一部治“心”之书。全书不过两百六十多字,却是最浓缩的精华。
有人说它是打开众经的一把钥匙。一个人一旦读懂了《心经》,许多经典简直就如同小人书一样简单。而且,可以让自己内心真正强大起来。
另外,我们人生中的诸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因此,人生所遇到的问题,无非都是“心”的问题;人生中一切的纠结与困扰,也都源于“心”的造作。
用心理学的话说就是:
真正的强者,从来不会向情绪低头——我们遇到的失败、困苦、不幸与疑难,
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努力,也不是运气太差,而是我们的“心”中内耗过大。
因此,现实生活中强大的人,面对问题和困难,他们会更加淡定自若;而失败者和不幸者,都是那些天天被自卑、委屈、愤怒、挫败困扰的人。
《心经》是一部最好的佛学概论。但是要想把它说得浅显易懂却并非易事。心经中蕴含博大的智慧和精华,正是因为它的内容过于丰富、深奥,所以不太好理解。
所以在念诵时,要用心去揣摩、用脑去思考。
看这部经典的结构,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序言”,即前四句: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第二段是“本文”,是经文的主体,共有五部分:
人类观:指出人的五蕴全是空的,人生命的意义就是要解脱实在大自在。
宇宙观:即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讲人如果在宇宙的环境中解脱实现自在。
因果观:解释个体在生来死去之中解脱自在。
菩萨境界:这实际上是一个举例,讲述菩萨是如何实现解脱自在的。
佛道:这是所有菩萨的理想和终极目的,是解脱自在的终极大圆满。
第三段是“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