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智慧。
现在教育孩子越来越讲究培养多方面的能力,也就是术语所说的“多元智慧”。这其实是一种划时代的养育观念的转变。
一百多年来,我们谈起教育必言IQ智商,也就是纯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比如数学、语文之类的。
到了1983年,哈佛大学的教授嘎达提出了多元智慧MQ的概念。
打这儿起,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育有了新的方向和起点。从此,孩子即使学习不好,也不必十分焦虑,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这方面不太好,我那方面可能就很强。
所以,家长给孩子的舞台应该多一点,这就是多元智慧。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也不要仅仅是写字读书,而是要满足孩子各个方面的需要。
这些年,中小学也开始注重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校内开始有了校本课程。作为配合,我们的家长也应该多方面地给孩子施展的舞。
就是说这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比如,要有一个七岁多的孩子跟小报写了一首诗歌《我的心声》。
心声就是孩子最想说的话。大概有那么一些内容——
妈妈还给我吧,我的歌本,我的小说,我的画笔,请不要锁进抽屉。
妈妈还给我吧,我的那半个世界,歌和舞的交替,思和梦的权利。
七岁多的小女孩为什么要告诉妈妈“还给我吧”呢?
因为我们好心的妈妈天天就是要求孩子读书、写字,但是我们孩子的成长难道就只是读书写字吗?
舞台应该是多方面的,生活也应该是多彩的,所以的话我们给孩子的舞台要多一点。
我们之所以强调多元智慧,也是因为孩子可以在游戏中自己学会很多东西,比如规则。
对于上学以前的学龄儿童,游戏是他的主要的工作。在游戏当中孩子有成功的、有不成功的;有输的,有赢的。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学会:胜败是常事,要遵守游戏的规则……这些对于孩子的一生都会有重要的作用。
你看,这比我们硬对孩子说你要遵守规则要有效得多。我们应该在游戏的活动中,让他自己体验——
让他体验到我为什么输了,因为我没遵守游戏的什么规则。
我为什么赢了,因为我遵守这个规则。
当然,我们也要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强化孩子遵守交通规则、上学规则等等。
实际上,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他们还可以学会分工与合作,学会分享。
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礼拜天全家一起整一下内务——儿子整理书上的东西,妈妈收拾被子,爸爸来扫地。
你看,我们三个人,你看你做这个我做那个,大家一起做,我们十分钟就做完了。
如果只是妈妈一个人做,那恐怕一天都忙不完。这就让孩子在这个生活日常生活当中,感悟到大家分工合作的必要性,不仅仅会增加孩子的责任心,增加归属感——“我是家里的一员”。
同时会让他会感到分工合作是在节省大家的时间,做完之后就可以早一点出去玩了,就让他感觉到分工合作对他有好处。
对孩子体验到合作分工会有好处,这个很重要。因为市场经济实质就是要双赢、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