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古代文学史。
说起欧美国家的文学史,其实都很短,比如俄罗斯,是从普希金开始,才有了俄语文学;再如德国,是从路德和歌德开始,才有了她自己的文学语汇。
所以说,她们的文学史都很短,基本都是现代文学史。而中国则不然,从公元前11世纪就有了自己的文学,《诗经》就是这个时期的诗歌总集,加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文学创作众星灿烂。
所以,只要说起中国文学,随便一个人都能说出一大堆标志性的人物——有的同学会想起孔孟,有人会起李白杜甫白居易,还有人想起来齐天大对孙悟空或者病娇林黛玉……那么,他们能代表中国文学吗?
答案是他们可以部分地代表中国文学。因为中国文学是一条长河,任何一个作家或作品中的人物,都不过是其中的一朵浪花罢了。
孔子和孟子,是文学家,当然他们的第一身份是思想家;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地道的文学家,他们是唐代三大诗人;孙悟空和林黛玉都不是文学家,但他们是活在中国人心里头的小说人物。
你看,怎么一说全部都是中国文学,所以说中国是一个文学的国度,这话一点毛病都没有。
既然说中国文学源远流长,那么是不是应该学习一下中国文学史呢?否则,我们作为地道的中国人,在文化修养上还可能比不上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这就太丢人了。
我们在教课的过程中,也会穿插着讲一些中国文学史。
实在没想到,同学们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那是灰常地高。不过,之前的作法一般都是摘取一段历史的主流文学形式来讲几位代表性的文学家,并介绍一些背后的文史常识。
因此,很多同学说吐槽了:这样一段一段地学,不过瘾。
在听到同学们的心声后,我们教研组也开始着手做一个中国古代文学的简史。争取用最通俗的大白话来带同学们浏览几千前的中国文学流变及其内在的规律,为我们以后更深入地学习中国文化和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我们这套文学史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板块:文学史的脉络。也就是对一段时间的文学形式和成就进行归纳、定性;
第二板块:经典作品赏析。教你读每一个朝代最经典的作品,并具体地验看这段时间作品的普通特色。
文学史脉络按照中国古代的朝代顺序,把古代文学分成了20个主题。咱们耳熟能详的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通通都在里边了。
不知道你上语文课的时候,有没有想过:
为什么唐朝是诗的巅峰,宋朝是词的巅峰?
难道唐朝以后大家就不写诗了,宋朝以后大家就不写词了吗?
还有为什么小说这种题材在前几千年没有大放异彩,偏偏在封建时代末期的明清大大发展起来了呢?
这里头隐藏着一条中国文化精神变迁的线索,或者说文脉。我会带着你像解谜一样,把这条文脉的秘密挖掘出来。到时候你可能会恍然大悟,原来古人的所思所想早就渗透到我的骨子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