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课-01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中国文化是一条从未中断过的长河,从思想到语言,传统文化都无所不在的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了解传统文化观念,诵读传统文化经典,是每个有文化追求的中国人的必修课。我在小城学堂跟你一起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今天我们开始讲三字经。三字经的主干部分成型于南宋,据传经过了南宋大学者黄英林之手。王英林既是当时顶尖的学术大师,又是关心儿童教育、写过不止一种同门读物的教育家。他博通群书学养深厚,又赋予儿童教育的经验。
三字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天赋不大,却把有关中国最基本的常识、中国的历史以及当时的中国人应当遵循的主要人伦道德都做了精到的概括,不仅为历代的幼童熟诵,也很受后代大学者的推崇。例如三字经在后代有不同的增订改编的曾定改编者当中,就有公认的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而著有中国通史等多种著作的一部前辈历史学家、复旦大学周虎陈教授曾赞赏三字经当中包含了一部最简明的中国通史,影响所及,后人仿造的,把佛教知识、道教知识乃至中医知识都变成了各种的三字经。以至于过去一提到儿童的启蒙教育,就说300天,百世百家姓,千是千字文,三就是三字经。用这么巧妙的方式,这么畅达的语言,这么简短的篇幅,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做这么浓缩的概括,恐怕真还没有哪本书比三字经做的更出色。就是今天看来,它也是值得我们寄送的。人之初,人之初,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经一开头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简单12个字揭示了一个常识,而这个常识也是中国古代圣贤的基本观点。前六个字是孟子观念的提炼,后六个字是孔子名言的引述。信在这里是指人天生的本质本性。中国先秦时代的如家,荀子讲人性恶,孟子讲人性善,这是一个东西的两面,目的都在强调文化的重要,让人弃恶扬善。荀子强调恶是先天的,善是后天的,通过礼乐的教化,人才能逐渐弃恶扬善。孟子强调善是先天的,恶是后天的,所以每个人天然就有成为好人、善人的基因。当然,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修养,好人也会慢慢变好。
三字经在这里先概括了孟子的观点,接着直接引用了孔子的名言性相近习相远。在孔子看来,人的本性都是差不多的,他既不强调本性善,也不强调本性恶,只是由于后天习染的不同,差距才越来越大正。因为如此,教育才是必须的这也是三字经开头就强调的。中国俗语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是这个意思。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他接触什么样的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受什么样的教育……
龙爸开讲关注
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by龙爸开讲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
by~!@#¥%
社交中的接纳与拒绝
bybeibeivsswl@
留守儿童该如何健康长大?
成长的烦恼有多少?
心理故障了该怎么办?
byminluo2@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