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心理学-07孩子的适应能力怎么训练?
我们这一期要为大家介绍小学生的适应能力应该怎么训练。我在咨询的过程中,就发现有的家长带孩子来,他提出的问题是我们以前意想不到的。因为他不是学习问题,也不是情绪问题。既然他是一些生活习惯问题,比如说有小朋友他在家的时候不爱吃葱花,他们家为了孩子这样的一个习惯,总是每次做菜的时候先爆丸葱花以后又把这个葱花捞出来,细心的给孩子们饭里头不出现任何的葱花。但是到小学校去吃饭的时候,学校不是这样的,那肯定是要有葱花的。甚至如果你吃这个猪肉大葱的饺子或者包子的时候,那简直是葱花无处不在的。
所以这个小朋友他就每次吃饭的时候都是用手去挑这个葱花,觉得弄的这个手都是油叽叽的。然后他吃饭的这个周围非常的狼狈不堪,小朋友都不愿意跟他玩,说他是小猪吃饭。所以他的人际关系也变得很糟糕,而且自己还变得很孤僻。但是他又无法控制他的这样的一个生活习惯,因为他从小确实一直都不能适应葱花。
那么我们怎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培养他的适应能力呢?我们要了解在6到12岁这个阶段,他们有哪些心理发展的特点。一这个阶段是孩子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所以我们要记住,在这个阶段它的可塑性是最强的。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是塑造孩子一个适应环境的行为,而不是让环境来适应孩子,否则你就辜负了这可塑性很强的这个阶段。第二孩子的语言,他从口头语言阶段要转化到书面语言阶段。尤其是到了三年级,他要开始写作了,所以这个时候就和他简单的去说,就更有条理性。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思维能力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在九岁之前他是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到了九岁以后他就发展成为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在这个阶段他已经能够去比较全面和深刻的看待事物,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所以在这个阶段家长不能还用在幼儿阶段那种哄骗或者是吓唬或者是用什么童话故事等等的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让孩子来接受你的观点。而是可以在九岁以后你要讲道理了,并且让孩子要形成一些正确的生活观念。比方说要去学会适应环境,而不是让别人来适应自己。
因为在六岁的时候,孩子基本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要我要我希望吃这个,我喜欢吃这个,我想干什么。但是到了上学以后,就不是我要我要,而是要你做什么,老师要你写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