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心理学解读社会现象-32从众:你真的能决定自己的行为?
在我们学校旁边有一家小饭馆,我常常去那里吃午饭。我最喜欢的就是他们家里的西红柿炒蛋盖浇饭。西红柿绵软多汁,鸡蛋特别的爽滑,再撒上一点点葱花,真的是香气扑鼻。所以呢,到他们家里吃饭我都懒得看菜单,几乎必点西红柿炒蛋盖浇饭。
用社会心理学解读社会现象-32从众:你真的能决定自己的行为?
在我们学校旁边有一家小饭馆,我常常去那里吃午饭。我最喜欢的就是他们家里的西红柿炒蛋盖浇饭。西红柿绵软多汁,鸡蛋特别的爽滑,再撒上一点点葱花,真的是香气扑鼻。所以呢,到他们家里吃饭我都懒得看菜单,几乎必点西红柿炒蛋盖浇饭。
前两天正好和团队里的两个小伙伴一起过去吃饭,他们俩都是无肉不欢的人,所以在点餐的时候,在好几种肉之间犹豫不决,我就简单了找服务员一点头,老样子,西红柿炒蛋盖浇饭,然后呢,就静静的等着旁边两个人做出决定了,结果一位小伙伴把菜单翻来翻去好几遍,还是不知道是哪个好,这时旁边另一个人突然说道,那给我也来一个西红柿炒蛋盖浇饭吧?好,两个西红柿盖降。服务员利索的总结了一下。
这时那个一直犹豫不决无比纠结的小伙伴合上了菜单,看着服务员说,要不我也来一个西红柿炒蛋盖浇饭。我一听就笑了,你们两个都跟我学什么?你们不是要吃肉的吗?我们也换换口味,看来看去也不知道吃哪个好,旁边的小伙伴也笑着回答了我。结果这顿饭一吃便吃出了我们今天的主题。从中我点了一个西红柿炒蛋盖浇饭,结果后面喜欢吃肉的人也跟着我接二连三的点了西红柿炒蛋盖浇饭,做出了与我相同的行为。这个时候从众就发生了。所谓从众心理学上的定义是在有真实和想象的群体压力下,群体内成员为了保持行为一致,做出了行为或者信念的改变。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定义,从众可能会在两个情况下发生。
第一是当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一种群体压力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和群体内的其他成员保持一致,那就会产生消极的后果。因此现实的压力迫使我们做出了与他人一致的行为。就比如我们几个在点菜的时候,可能因为我根本不用看菜单,就早早的做出了决定。所以其他两个人就觉得我是在等他们,如果他们一直决定不了,让我等太久就会比较尴尬了。于是我坐在那里等待,再加上服务员期盼,甚至有点不耐烦的目光。而他们在那儿看来看去又不知道选什么好,就形成了一种压力,逼迫他们尽快做出决定。但是真的不知道选哪个好。于是两个吃肉的人就跟从了我的选择,西红柿炒蛋盖浇饭,从而产生了从众行为。
第二,有时候这种群体压力并不一定真实的存在,而是我们想象出来的。但这想象的群体压力同样会让我们担心消极的结果,不得不与大家保持一致。虽然服务员期盼的眼神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