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20世纪中国小说-12阿Q正传1
阿Q的经典做法就是自己打自己耳光,然后手是自己的,脸是人家的,他们上去扑通扑通求饶。有趣的是我在不同地方讲课,美国学生大部分说这个是阶级关系固化。上海北京的学生呢说是国民性,HK学生呢认为这是变人性的一种。
阿Q正传的评论史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一个缩影。读100年的小说,看100年的中国,20世纪中国小说,我是徐子东。今天第十六期我们要读鲁迅的代表作阿Q正传。这个中篇容量大,争议多是整个20世纪中国小说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所以我准备分两期讨论,大致上这一期讲近百年来人们怎么从各种不同的角度阅读阿Q精神,下一期再讲我自己的个人的看法。我去年在写一本重读鲁迅,部分的内容也在喜马拉雅有声播过。所以万一有听众已经听过了重读鲁迅,包括以后还有张爱玲的段落,我会尽量避免内容重复,将自己最新的思考,有些基本的文学史事实也没有办法回避,还是要交代一下其他的。
大部分小说我通常在阅读过程当中引用一些别的学者的评论,大部分是我看过的。但关于阿Q正传就是个特例了,我要回顾这部小说的评论的历史,当然是简单回顾,因为基本上阿Q正传的评论史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一个缩影。小说最初是1921年12月4号到1922年2月12号在北京晨报副刊连载。开始是开心话栏目。大家要是记得的话,前面两章优优胜略略胜胜纪律是比较搞笑的。但是慢慢的小说就从喜剧到悲剧发展。编辑是孙福元鲁迅的朋友,后来小说集呐喊也是交给孙福元出版的对孙福元十分敏感,一看这个小说不大像喜剧了,就把它转到了文艺版。我们以后会讨论。一般来说连载的小说是作家要配合报纸版面跟读者兴趣。阿Q正传的连载正好是个反例,是一个特例。
阿Q这个名字恐怕不是鲁迅的本意。鲁迅解释说,如果我知道他跟桂花有关,那就是这个桂了桂花的桂。但是如果他另外有兄弟是阿富,那我也许就是富贵的贵。搞不清楚到底是哪个贵,所以用字母Q代替那时候的拼音。大概柜子前面是Q对周作人解释说,他说这个Q就是一个没有五官的脸,拖了个辫子,这很像国民性的形象。
小说前两章讲的是精神胜利法,这是阅读小说的一个关键。精神生理法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常见,我说过大概有三个层次。第一个是换一个角度想问题,让自己高兴。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眼前半杯水,你说只有半杯水了,或者说还好有半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