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20世纪中国小说-13阿Q正传2
霸气子弟都觉得做Z新觉罗的加入光荣。所以那个时候不是谁随便可以叫自己是奴才的。所以乾隆那个时候就规定了不准自称奴才,文件上奏一律称臣。我开玩笑就是奴才,奴才就是奴隶当中的人才。在鲁迅的笔下,奴隶是生态,奴才是心态,奴隶是被动的,奴才某种程度上是主动的。
读100年的小说,看100年的中国,20世纪中国小说,我是徐子东。20世纪中国小说,今天是第17期,我自己预告一下,这是整个20世纪中国小说里面比较重要的一期。上一期我们粗略的整理了九十多年来各种关于阿Q的评论。这一期我要讲讲我自己的看法了。对这个主人公对阿Q精神的理解,我去年重读鲁迅,通读了他全部的小说和散文,发现有两个关键词在他笔下常常出现,一个是奴隶,一个是奴才。
古代中国奴和隶在先秦是两种不同的奴隶名称。奴隶一个词在中国古代汉语里边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我们知道世界历史上,人类的某个发展阶段,因为战争、犯罪、破产、血统,就有一部分人要成为奴隶,成为劳动工具,像货物一样被交易赠送,甚至可以被杀掉。
英文词汇slay,据说是古法文,古代的法文中世纪拉丁文转化过来最早是希腊语的动词,就是指剥去被杀敌人的衣服。这个意思大概是打仗打输了,你这个俘虏就要做对方的奴隶。当然还有什么债务奴隶。这个战国的时候,就有平民欠了债以后,还不出妻子儿女去做奴隶来还债。也有男人被债主招去做赘婿,入赘。当然了,现在跟丈母娘一起生活的女性们放心,现在不是这么一回事。
还有人类历史发展各个阶段上的奴隶,他是天生的。汉书这个陈圣传里面就是说人奴产子奴隶,当然还有人口贩卖、婚姻G卖等等。历史上奴隶制几乎在所有古代文明中都出现过。汉谟拉比法典就巴比伦的那个法典里边有一条现在考古出来说看任何人帮助奴隶逃跑就要被处死。而且这个研究证明,东方的奴隶制没有西方发达,东方的奴隶没有在某些阶段成为主要劳动力的这么一种社会结构。
但是鲁迅对奴隶有他自己不同的定义。鲁迅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灯下漫笔,他说过这么一段有名的话。他说回顾中国历史就是两段,一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是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这里的奴隶,我们看到它已经不是历史学研究当中的原意了,它是一种近现代的隐身定义,可以当做货物没有人身自由的人转化为屈从某种力量不能自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