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简史-38容膝斋图
今天我要给你介绍的是元代画家倪赞和他的龙溪斋。土倪瓒是元四家之一,元四家是后世对元代最著名的四个画家的称呼。这四个画家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说法,最早指赵孟頫、黄公望、王蒙和吴正,后来明末画坛以弥散代替了赵孟。
府上一讲我们说过,文人画画和行家画画不同,不是为了换取生活费用,而是为了自我表达。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用画给自己确立人设,让人一看画面,不用太多的美术史也可以大概知道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这就是古代画论中说的话如其人。画中的人设谁最突出呢?他就是这一章的主角。
你在我们先来看尼在晚年的一幅作品,荣熙斋土,这幅画创作于1372年,当时倪赞已经72岁了。这张画是给他的朋友博轩的朋友名叫潘仁仲的人画的。潘仁仲有个小书斋,斋号是荣熙斋,意思是这间书斋小的只能免强容下膝盖,非常的小,这间小书斋是主人求得亲近的一个去处,非常雅致。
这幅画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不是非常的简练干净,整件作品笔墨特别淡雅清亮,典型的惜墨如金。倪赞喜欢把笔中的水分舔干再画,就是喜欢用枯墨和笔把笔放倒,用侧峰横着慢慢冲刷过去,在纸面上留下淡淡的痕迹,这样画出的线条的边缘非常尖锐又有力度,同时又淡淡的似有似无,形成非常微妙的效果。有点像画素描的时候,用碳晶笔在纸面上轻轻的横着拉一下,形成了淡淡的有锋利边缘又有肌理感的线条。你看画上的土坡山石就是用钢笔横侧着拉出来的村法。他画的石头用的方法比较多样,由于几乎不用湿笔渲染,所以看起来石块干燥坚硬而又显得特别干净。那些线条不是分明的一根一根,而是相互交错重叠,所以细看石树山峦形状的边缘显得深色有些粗糙。画完石头的造型之后,他再用深一些的焦墨点演出石头上的胎,一层一层的染,每个物体格外有厚度。
再看这几棵树,特别劲拔,潇洒简约,他用湿一点的笔蘸墨点出叶子和树干上的痕迹。真X是郑板桥说的删繁就简三秋树。深秋时节,树叶都落了,就是弥散画里的感觉。你可以想象,站在冷风当中,站在枯石铺满的河岸边上,对面是远远的山,中间是一条空空的大河,一种萧疏、淡远、悠然的诗意扑面而来。
好画看完了,我们来看看画如其人中的人。倪在性格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严重的洁癖,据说他一天要吸很多次手,无论做什么,比如看古玩之前之后都要洗手,他还让人把院子里的树都洗干净,听到别人嘲笑他他说我们要洗澡,那树当然也需要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