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心理学-24关系的分化:把握分寸有什么重要意义?
之前的课程中我提到过最原始的关系是母婴关系。而且六个月前的婴儿和母亲的关系是混沌的母婴共生体。也就是说婴儿觉得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我。不仅如此,对于幼小的婴儿来讲,他还会有一份延伸的感知,这比母婴共同体更加原始。那就是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我就是万物,万物都是我。
这样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现象。例如说一个普通人,他总是心怀天下,想着拯救全世界,以至于严重忽略了自己的生活。这种情怀可能是他把最初的共生关系直接投射给了世界。也就是说最初他觉得和母亲乃至世界是共生的,成年以后他仍然觉得他和整个世界是浑然一体的,他要为整个世界负责。如果说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有着一种深沉的情怀,同时又过好了自己平凡的生活,拥有丰富复杂的情感关系,那么这种情怀可能是成熟的情感,但如果他的世界无比单调,却心怀天下,那就需要警惕了。
一个人需要从原始共生的混沌状态不断分化。可以这样理解,最初的母婴共同体是一,它需要不断的分裂、分化,先是完成与妈妈的分化,进入二的世界,然后意识到父亲的存在,这就进入了三的世界,此后世界对于他来说就变得复杂了很多。可以说,父母与孩子的这个三元关系,是孩子之后的人生各种复杂关系的基础。
其实这种关系的分化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如果你观察一个孩子的成长,就会发现,最初孩子只在乎妈妈,后来也开始在乎父亲来。等上了幼儿园以后,很多父母就会发现,孩子对老师的在乎会胜过他们,孩子还会逐渐的对同龄人越来越感兴趣等等等。再大一些,青少年们可能还会狂热追星。成年以后,一个比较成熟的人,根据关系的深度不同,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不同的情感,关系越是深厚的人就会越在意,像追星这样的热度也会降下来,总之他们会更能够以自己为中心,来构建一个复杂的现实的真实世界,假如一个人做不到这种区分对待,而是对所有人一碗水端平,这种为人风格可能会被一些人美化,但并不是一件好事,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啊?
关系的分化做好了,放在现实生活的语境里,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分寸感,在不同的关系中把握不同的分寸。因为对关系的认识变得清晰了,就能够明白对待家人、明星还有陌生人,那是应该有不同的分寸感的。人性极其复杂,我们需要一张复杂的关系网来承担不同的人性。我讲一个案例来帮助你理解我有一位来访者是一位女士,她觉得婚后的生活非常的痛苦……
龙爸开讲关注
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by龙爸开讲
走进婚姻真的那么难吗?
by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
by~!@#¥%
成长的烦恼有多少?
bybeibeivsswl@
心理故障了该怎么办?
byminluo2@q.com
留守儿童该如何健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