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地理课-08千古兴亡多少事:以历史维度观察南京
前几讲我们的重点一直在长江,而且分别从地理维度和文学维度做了分析。这一讲是从历史维度来关注这个地理板块的一组城市,南京、镇江、扬州。因为他们的地理特殊性,所以这几座城市的繁荣或者衰败往往折射出中国的大历史。
诗词里的地理课-08千古兴亡多少事:以历史维度观察南京
前几讲我们的重点一直在长江,而且分别从地理维度和文学维度做了分析。这一讲是从历史维度来关注这个地理板块的一组城市,南京、镇江、扬州。因为他们的地理特殊性,所以这几座城市的繁荣或者衰败往往折射出中国的大历史。
从历史的维度看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分布在大江南北的南京、扬州、镇江这个地理板块,是对天下分合大势最直观的体现。和平的时代,天下一统,这一带有物产之富饶,有南北交通的便利,可以说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所以会成为最活跃、最繁荣的区域。秦淮河歌笑不绝,扬州富商云集,而每一次天下动荡,这里却又往往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成为最惨烈的战场,所以他们又都有着沉痛的历史记忆。尤其要说的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几次南北分裂,都是以长江天堑为界划江而治。也就是说,自然地理的界限进一步成为了军事地理和Z治地理分界线,长远来讲也必然成为文化的分界线。所以,这三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中国大历史的缩影,千百年来,他们见证了天下的分分合合,因此多少沉痛的悲愤激昂的诗篇留在了这一段江山之间。
这一讲,我会通过一组唐诗宋词,聚焦于这个地理板块在历史上的两个典型时代,三国和南宋。而这两个时代的共性是天下战乱,划江而治。反映在文学上,就是历代以讨论兴衰治乱为主题的怀古诗。每一个时代,那些心系天下治乱、关心百姓疾苦的士大夫们,都曾经在这里留下他们的兴亡感慨,比如刘禹锡,比如辛弃疾,比如陆游。这一讲的重点是南京和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
说到历史兴衰,首先要来看六朝古都南京,它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古称叫金陵。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这两句诗出自南朝大诗人谢眺,他非常准确的定义了这座城市。金陵位于长江南岸,在镇江上游七十多公里处,枕在大江的臂弯里,被秀丽的丘陵环抱。从自然地理来讲,山明水秀,从人文地理来看,富庶风流,所以堪称江南佳丽。
那他为什么又叫金陵呢?这就牵涉到古老的城市传说,据说这里的山川形势有王者之起。所以早在战国时代,楚王就曾经埋金在城下来镇Y王翦。还有一个版本是说秦始皇曾经铸造金人埋在城下,也是为了镇Y王气。总之都是这里地脉过足,王气太盛,必须压服,于是得名金陵。
那这王气到底从何而来呢?来自于山水形胜,也就是自然地利。金陵东郊有紫金山,又叫中山,西北有石头山,山上战国时期就建有石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