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里的地理课...19千载长安:谁...正文

19千载长安:谁是它最热烈的渴慕者?.mp3 下载

发布于 : 9月前   16:00   14
所属专辑: 诗词里的地理课

诗词里的地理课-19千载长安:谁是它最热烈的渴慕者?

上一节的内容我讲到了长安城东门外的灞桥,并且勾勒了一条从唐到宋的时间轨迹。在这五六百年的时间里,灞桥从一座现实中的桥梁,逐渐成为象征着长安的一个符号,成为中国人对长安的历史记忆。因为对盛唐时代的怀念和向往,后世人不断的把自己的情感和想象附加在灞桥这个符号上,逐渐让它发展成了一个象征性的文化意向。唐代的灞桥烟柳和宋代的踏雪寻梅,是这个文化意象在不同时代的表达。他们也自然而然的带上了每个时代不同的审美趣味。但是不管哪一种表达,都是中国人对长安,对长安所象征的那个黄金时代的追忆。

评论

{{ plCount}}条评论
评论 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