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精讲-35《卷上·薛侃录》大学工夫只是个明明德
我们今天读传习录上卷的最后一段。蔡西元问这个蔡新渊也是王阳明最早的弟子之一,蔡宗琰字西渊,有时候也写成夕颜。好,我在他是三阴人,就是现在的绍兴人。
阳明心学精讲-35《卷上·薛侃录》大学工夫只是个明明德
我们今天读传习录上卷的最后一段。蔡西元问这个蔡新渊也是王阳明最早的弟子之一,蔡宗琰字西渊,有时候也写成夕颜。好,我在他是三阴人,就是现在的绍兴人。
蔡徐元问文公大学新本先G命而后成立,功夫是与首张次第相合。若如先生从旧本之说及诚意,反在搁置之前,于此尚未释然。这里涉及到一个关于大学文本的问题,我们应该都已经明白了。现在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里面的大学这个文本,和保存在礼记当中的这一篇大学,在文字的次序上不完全一样。所谓的新本,那就是指朱熹的版本,旧本就是指礼记里面的版本。我们都知道朱熹在四书集注上面是花了很大功府的,这个功劳是绝对都不能抹杀的。
我曾经讲过,所谓的宋明理学就是以四书为基本经典文本体系的。那么在某种意义上面来讲,朱熹的四书占据极重,实际上就正式确立了四书作为理学的经典文本体系。理学家们所讨论的问题,各种观点基本上都来源于四书。我有时候也和各位朋友讲,要真实了解宋明理学、四书,还要去读一读的。
这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朱熹重新编排过这个文字,先格物致知,讲正心诚意。按照朱熹编排的所谓八部,基本次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是先得志而后成立,那么是与首章次第相合。首章是讲什么呢?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蔡锡渊呢,提出这么个问题,按照朱文公的这个新的版本,倒是和明德清明,止于至上这个基本次序还比较吻合。
如果按照王阳明先生从旧本之说,也就是以礼记里面的所谓大学古本来作为定本。那么反在搁置之前,对这个问题,蔡先生说没有全然的明白,心下也未能释然,请先生解释。先生说了,大学功夫即使明明德,明明德只是个诚意,诚意的功夫只是格物致知。这个是王阳明的一个总观点。关于大学这篇文章所阐明的功夫就是一个明明德,明明德只是个诚意,诚意的功夫只是个格物致知。
这里呢,我稍稍加几句解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按照王阳明的观点,我们每一个人原本都有一个明德嘛,我们的这个明德原本就是中庸讲的天命之物性嘛。我们的这个天命之心原本就是天所赋予给我的,原本光明的没有任何装置的明银的、剔透的、银澈的那个明德。我们上一次还讲到过,有德于天者谓之性,我们因有德于天,所以我们也谓之德性,就是德德便是性。
只不过强调一点,我们从天那里所获得的我们的这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