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对话这样做-13四步观察法,让宝宝表达更丰富
在线下的讲座中,经常有妈妈们问我,到底怎样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呢?我们的语言在生活中不外乎是完成以下三种任务。第一,描述我们观察和体验的结果。第二,描述我们的感受和情感态度。第三,表述我们的见解和观点。
第一种重要的功能就是描述观察和体验的结果。也就是说如果要让孩子表达的内容更丰富,首先要强化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让他们看到的东西更多,感知到的东西更多。而如果孩子们能做到留心周围事物,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这将从孩子语言表达内容人的本质层面上丰富孩子的表达,同时也相应的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激发了孩子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去认知身边的世界。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学龄前宝宝的观察能力是有着阶段性特点的。在《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就指出,3到4岁孩子能对感兴趣的事物仔细的观察,发现它的明显特征。4到5岁的孩子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而5到6岁的孩子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和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您看很明显指南中对各年龄段儿童观察的目标要求有所不同,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观察活动、指导方法上,应该会有不同的侧重点,要符合儿童的观察力、发展趋势和特点,从而有利于发展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观察力。那么,妈妈们该通过什么方法提升孩子的观察能力呢?本次课我就给妈妈们介绍四种观察法,让您和宝宝一起立体观察,全面认知,丰富表达。
第一种是顺序观察法。顺序观察法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对事物进行逐一观察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事物,这看似最简单的观察方法,但是有时连大人也不能很娴熟的使用。孩子们平时看东西往往是走马观花,东瞧瞧西看看,缺乏条理。而且孩子的思维本身就是充满跳跃性的。如果在观察一个事物的时候,我们想让孩子完整的捕捉到我们所应获取的所有的信息,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比如以时间为序和以空间为序两种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们拓展自己的观察能力。
首先我们来介绍空间顺序。按照空间顺序观察就是依据事物的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位置进行观察。针对观察对象的不同,我们还可以采用不同的观察方位顺序。比如观察人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从头到脚或者是从脚到头的顺序进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