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的音乐课-32神奇的音乐记忆力是什么?
我们今天继续来讲儿童音乐心理学,也就是儿童是如何听音乐和接受音乐的。如此我们可以设计出更符合儿童接受能力的音乐教学方法。
大部分妈妈都会发现,儿童的很多行为活动都是无意识的,大部分是来自本能。比如说他们天生会哭、会笑、会吮吸,喜欢吮吸奶嘴,但他们会接受外界的刺J,形成情绪的反应。比如说给他挠痒痒他就咯咯笑,对他大声说话他就吓哭了,把他横抱过来他就很开心,因为可以吃奶了,也是这个原因。孩子们听到欢乐的音乐就开心,听到低沉的音乐会害怕,他们可以接受音乐中强烈的情绪的刺J。
第二种现象时,我们发现婴儿都很健忘。比如说他正哇哇大哭着,回头看到可爱的动画片就忘了哭,然后脸上挂着泪水,呵呵笑起来。或者他在吃饭的时候,吃着吃着歪过去就睡着了。给他一个玩具他就开始玩儿,再给他一个新玩具他就忘了前面一个婴儿的思维是没法自主性的,它类似一种条件反射,因此我们可以用条件反射的方式进行音乐启蒙。
大家一定都记得妈妈的童谣,那是太婆、外婆、妈妈这样一辈一辈人传下来的。他往往有几个字几个字的叠词,像丢丢铜仔或者月亮粑粑。我们家乡也有叫跌跌拜拜,就是小朋友一个一个坐下来分果果的意思。这样的叠词带来了朗朗上口的节奏感。
在34句童谣结束之后,外婆会把我们举起来或放在腿上玩儿跷跷板,嘴里喊一声我们就开始嘎嘎笑起来。等到这个游戏重复很多遍的时候,我们到了等待这个跷跷板的时刻,就会及时的跟着他喊出,其实这就是最初的音乐韵律感的学习。在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这样逗小孩的游戏,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其实这就是一种非常科学的训练方法。后来我们发现奥尔夫音乐启蒙教育里面,也是沿用这个方法来培养孩子的韵律和节奏感的。在婴幼儿的初级音乐启蒙教育阶段,他能够辨识的是韵律,还有简单的节奏重复,还有简单的音高和音乐的记忆力。
所谓的音乐记忆力与我们背单词、背演讲稿那种记忆力是不太一样的。大家一定有这样的经验,我们的记忆力有两种,一种是背英语、背古文。他时间长了会忘记我常常觉得考试完了我就忘光了。可是有一些学了是不会忘的,比如说像骑自行车,还有游泳、溜冰。学了就算过了很久没有练习,但一上手就能够回忆起来。
其实弹钢琴也是如此的,我们小时候弹过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