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清照,读懂千年词宗-03《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世上最好的爱
我们今天接着来聊李清照来了,他那首著名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我以为是易安词创作技巧真挚化境的一个代表作,也是他人生与爱情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我们先来逐字逐句玩味一下,上篇开篇一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实在是妙不可言。红藕就是荷花了,玉殿呢,则是光滑如玉的精美的竹席。红藕香残是说荷花已残荷香以消,而玉殿秋则是说冷滑如玉的竹席浸透出深深的秋凉。暑去秋来,荷花凋谢,连竹席都变凉了。这样的描写看似随手写来,但在不经意间却饱含了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感。所以就这一句,我们比知南唐宗主李景浣溪沙的名言黯淡香消翠叶残,便知李一安的境界实在高出不少。
汉淡香消翠叶残也是写荷花凋谢,秋天要来了。可是李清照一句红藕香残,就把李景全句的意思东西表达出来,再加上一个玉殿秋,就是通过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那就是在客观的描述中已经加入了主观的感受,这样不知不觉间,主客观就融在一起了。所以,虽然同样是七个字,但李清照的红藕香残玉簟秋却远比李景的黯淡香消翠叶残要丰富得多。所以后来的常州词派大家陈平说,曾经说一言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是说这一句的精妙,简直就是不食人间烟火者方能倒出啊。一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已然从客观的描述中融入了主观的感受,所以接下来主人翁的出场则显得自然而然。
清洁螺长,独上兰舟是谁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呢?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引兰还记的记载是说李清照的这首一剪梅是送别之作,送别他要外出求学父及远游的丈夫赵明诚,那么这样一来,这个清洁罗裳,独上兰舟的人就应该是赵明诚了。其实仔细体味全失,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老换季的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他写的并不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送别场景,而是别后的相思与思念。而且轻解罗裳的裳,古人上衣为衣,下衣为裳,北宋文人士大夫男子并不着长,只有女子啊才着下衣之长,也就是裙子。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这一定是在内心里感受到红藕香残玉簟秋的那个人,正是生出秋意渐凉、时光飞逝的感慨,百般无奈、难以排遣的情绪中,他才会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坐上小船,划进荷塘,在如水的时光里,近日流淌他如水的思念。所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正是这种思念的体现。降头远远地凝望那云卷云舒的天际……
龙爸开讲关注
成长的烦恼有多少?
bybeibeivsswl@
走进婚姻真的那么难吗?
by
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by龙爸开讲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
by~!@#¥%
社交中的接纳与拒绝
心理故障了该怎么办?
byminluo2@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