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求生记:从东汉到三国-36菩提树下,释迦牟尼的得道苦旅
在上一期的音频节目当中带大家回顾了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佛教传入中国经过了一定的筛选,而要理解佛教最好的方法,那就是回到根源的地方,先弄清楚佛教原来的面貌。
印度佛教一部分内容来自于婆罗门教的变化。早在公元前10世纪左右,婆罗门教已经建立起自己的传统。婆罗门教有四部吠陀经作为他核心教义的经典。古老的婆罗门教和古希腊的原始思想有类似相同的地方。
在婆罗门教当中,也是假设有一个天上诸神居住的特殊领域,而诸神拥有操控决定人的悲喜遭遇的能力。费罗金的来源据说是有人偷听到诸神的启示,偷偷传达给人间。因而吠陀经的第一音叫做吠陀天启。吠陀经的作用就是让人理解天上诸神,用正确的方式可以去讨好、去影响天上的诸神。因此婆罗门教的另外一个重要观念是仪式中心。
婆罗门教当中有很多的仪式都被认为是有助于改善人和天上诸神关系的。这些仪式源自于吠陀金,也都强化了吠陀经教导的人要避免惹诸神生气,保持和诸神良好关系的用意。诸神当中最大的那就是天神,由天神的嘴巴和气而成的人,那是等级最高的婆罗门,只有他们是天神所生的,所以他们拥有特权的地位,只能由他们来掌管仪式。
公元前10世纪左右,随着婆罗门教的形成,印度的种姓制度也形成了,从此印度就变成了一个阶级森严的种姓社会。印度的种姓主要将人分成四个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他们在社会上是有上下分工的,分别是祭司阶级、帝王阶级、平民阶级和奴隶阶级。最重要的是种姓之间是不能交往,不能混合的,必须要保持严格的区分。
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持续了几百年,佛祖释迦牟尼他诞生的时候,印度的社会组织产生了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婆罗门阶级和刹帝利阶级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张。婆罗门阶级拥有的是神圣的宗教权利,而刹帝利阶级拥有的则是统治的世俗权利,而且两者互相隔绝,不能够混合。虽然说婆罗门的地位在名义上高于萨帝利,然而控制在萨帝利手上的权力是更现实、更具体的,两者之间很难不互相侵犯。
婆罗门的地位最高,他们的权利是向上的,也就是服务天上诸神。他们可以聚拢财富和特权,但他们无法直接统治吠舍或者是首陀罗,遇到世俗事物的时候,他们不得不仰赖刹帝利。刹帝利拥有绝大部分的世俗权利,但在相当程度上必须要服从婆罗门……
龙爸开讲关注
成长的烦恼有多少?
bybeibeivsswl@
走进婚姻真的那么难吗?
by
心理故障了该怎么办?
byminluo2@q.com
留守儿童该如何健康长大?
by龙爸开讲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
by~!@#¥%
用心理学解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