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长课堂-02应试教育下如何培养创造观点的孩子?
培养收集观点的孩子,还是培养创造观点的孩子?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谈既不要对孩子的研究论文全责备,但作为家长又要警惕自己脚下的另一个陷阱,就是满足于培养收集观点的孩子。其实我们需也能够培养出创造观点的孩子。
中国式家长课堂-02应试教育下如何培养创造观点的孩子?
培养收集观点的孩子,还是培养创造观点的孩子?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谈既不要对孩子的研究论文全责备,但作为家长又要警惕自己脚下的另一个陷阱,就是满足于培养收集观点的孩子。其实我们需也能够培养出创造观点的孩子。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儿子关于蓝鲸的研究不过是在收集整理前人的材料,做的是整理材料类型的究。这种研究儿子还做过不少,比如就某一个历史阶段,某一个特定区域的某一个项目做研究报告。
在四年级时就曾经做过有关中国长城的研究报告。严格的说对不起,蒙孩子,还是收集观点的研究者。
但是我既警惕自己又不过于着急,因为我知道这是必然阶段。但是有很多人,包括许多研究生甚至者,也就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只不过做得更漂亮更专业罢了。但是这个必然阶段一定是一个过渡段,不能是永久阶段。我们要慢慢的把收集观点的孩子引导到创造观点的道路上来。
当然了,能提出我认为的臭小子和臭丫头这个阶段的,我认为一定还很幼稚。但是做家长的不能像个导演那样,把我的我认为和两盒简易包装饼干一起简单粗暴的拒之门外。到了五年级,我儿子的题研究就从简单的材料整理进入问题研究了。他不但已经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还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解,比如对于卡通画和漫画的研究。尽管他的研究还比较散乱,不够严谨,缺乏科学性,但是其中所含的创新意识、独立意识还是显而易见的。
在美国做研究报告,不管是大学还是小学,主要有三个基本要素组成,收集材料,研究前人对这个问的看法,然后提出问题,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最后一个环节是确定研究方法,实施研计划。儿子小学五年级的研究报告,基本上已经有点儿像模像样的美国原滋原味的研究了。
在美国的中小学,如果说小学侧重的是对孩子收集材料、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那么到了中学,培养重点就是确定研究方向、实施研究计划的能力了。也就是说,在提出问题以后,要去证实或者证伪这假设,然后再说。我认为儿子在七年级的时候,相当于国内的初一,独立完成了一个可以说是真正的分之百的科学研究。
自然科学课的老师在一开学的时候就布置了科学研究的任务,要求孩子们自选一个课题,用两个半的时间独立完成全部研究过程。一月份的一周确定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