怼死拖延症-3|08拖延急救|把沉浸工作法当做“急救绷带”
神经工作法乍看起来很像是番茄工作法的衍生版本,不过具体使用的时候,你才能发现它跟番茄工作法背后的基本的世界观或者说是时间观还是非常不一样的。不过在对抗拖延的战斗当中,他们都能发挥作用。
沉浸比番茄更加灵活,更有爆发力,因为它允许甚至是纵容你连续沉浸,就像是在游戏里边打出华丽的高杀伤力的大招一样。正因如此,陈建工作法比番茄更适合你。在deadline临近等急性拖延的情况下,将效率调到最大值,用一种艺高人胆大的方式来冲破封锁。然而番茄也有好处,番茄工作法更加结构化,更加严整有序。正版的番茄工作法规则复杂,而且提倡你做统计,通过统计来发现你自身的效率规律,以便提高。另外番茄工作法里边的这个强制休息,也避免了你劳累过度。如果你用的是沉浸工作法,而又多次选连续选择了沉浸,记得在结束之后好好休息一下。
书面任务同样也是番茄工作法适用的领域。对于以此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番茄工作法可以充当一种常规方法。也就是说除了开会等等与人沟通的时间之外,其他时间里边的工作通通可以用番茄来完成。你还可以记录不同日期完成番茄的个数和质量,从中发现规律。
那么沉浸工作法是否也可以作为常规方法呢?经过实践我们发现,由于沉浸工作法允许连续沉浸,只要我们进入状态,多数人就会默认自动继续。如此想过三次闹钟之后,我们很可能会忽视闹钟的存在。这个对于任务的完成来说,其实也算是一件好事。在这种时候,再强调15分钟2选1已经意义不大。就像是我们之前所说的,当你没有形成内在动机的时候,可以使用外在动机先进行,先让自己启动。当你感受到内在动机之后,就没有必要再借助于这个15分钟2选1,借助于每15分钟这种陈建工作法的鼓励效应了。所以在日常工作当中,沉浸工作法也可以只是作为一种启动工具帮我们进入状态。
至于后面多个15分钟之间边界模糊,你不容易意识到次数,这个也没有问题,因为沉浸工作法本来也不注重次数。相比而言沉浸工作法特别适合急性拖延的状态,尤其是deadline临近的状态。这个也是我们一开头举的好几个例子,也有体现在特定的环境压力下,加上前期工作法对时间视角的约束,使得效率喷薄而出。所以不管是编剧三天写出剧本来,或者是大四学生写完考卷,还有记者参加写作马拉松比赛,都是这样……
龙爸开讲关注
成长的烦恼有多少?
bybeibeivsswl@
留守儿童该如何健康长大?
by龙爸开讲
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走进婚姻真的那么难吗?
by
心理故障了该怎么办?
byminluo2@q.com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