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出乐观的孩子-08失调家庭的危机
今天咱们精读的是第八章,处于险境的孩子。要说这个当下的孩子真的是都不容易。虽说表面上不愁吃穿吧,但实际上在心理层面那叫暗流涌动。再加上枣会早熟这些推波助澜。年纪太小懂得太多,实际上对于乐观的养成还真就未必是什么好事。一言以蔽之啊,容易想的太多。
这一章里,马丁就花了大量的篇幅探讨了他们的一个认知改良项目,让孩子们在碰见糟心事的时候,不至于胡思乱想,进而惹得悲观上身。这种碰到挫折后的认知改良,在家长教育孩子的这个技术层面主要有3种方法,分别是ABC法则,学会解释和学会反驳,这也是后面三个章节的主题内容。茶吃后来酽,好菜不怕晚。与之相关的干货,咱们先留着,后面几天跟你慢慢聊。
马丁花了很大的篇幅在这一章里接地气的讲了他的宾夕法尼亚预防计划,你可以轻松明晰的了解他想阐述的观点与内容。而今天我在精读上的重心更多的是对马丁本章内容的补充。你既然是预防,有两个书里没太用笔墨的节点,却对孩子乐观的影响很大。中国家长又不太注意。同时你其实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规避掉很大的风险。这两个总是被忽视的压力源分别是失调家庭和青春期。今天前者多说两句,后者相对的少说点儿。
书中103页马丁也提到了他们筛选抑郁儿童的一个重要参考要素,就是这个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注意啊,这个家庭环境不是爸妈怎么对孩子,而是爸妈怎么对彼此的。他们两口子争吵频繁与否,会不会动不动大打出手?有没有冷暴力的情况,甚至是不是已经离异?作为湛庐的读者,我想你肯定已经明白了,打孩子是没什么好结果的。但作为中国的家长,我想你可能暂时还不太清楚在孩子面前对其他家庭成员表现的不够友好,这个会对孩子有着怎样的影响。
要知道马丁选这个来作为一个孩子的抑郁评估指标,这可是很明智的。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你在孩子面前与你的伴侣发生过争执吗?然后孩子是怎么反应的呢?你在后来有没有给他做好解释工作呢?
知乎上最近有个问题很火,那些爸妈从小就打架的孩子们长大后怎么样了呢?答案里放眼望去全是痛苦的回忆以及满满的怨气。如果当年他们不那样,今天我就不至于这样。很多人在他的答案里是这么说的,在我刚对家庭环境相关的心理学课题产生兴趣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