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出乐观的孩子-14要乐观,不要迷·信乐观
今天咱们精读的是全书的最后一章,要乐观还要好教养。今天这章总共就四页内容,不过别小看它,我觉得这充满思辨意味的4页其实蕴含着不少可以讨论的问题,也正好引导我们为这一系列精读做一次复盘。
在追逐了13章乐观之后,我们今天要讨论两个问题,乐观是不是唯一的正确答案,以及如何帮助孩子找到他们想守护的东西。生活是复杂的,心理学再高深也不能解释生活中的所有现象,更不能完美预测我们的人生走向,哪怕我们已经聊了13章的乐观,其实也依然说不好乐,乐观的尺度究竟在哪里?围城里面有一段话说的好,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很多的时候,复杂的生活中,你以为的乐观选择,可能在别人看来就是悲观的写照嘛,就有点讽刺,可却时常发生。
回首过去这13章的内容,我们一直在追逐乐观,把培养孩子的乐观这一目的实时放在我们的基本目标中。但今天,马丁和我都想换一个视角来看待乐观跟悲观的关系。本章一开头,马丁就认可了悲观的意义与价值,它能让人更客观、更真实的认识自己和周边的事物,甚至轻度的抑郁也往往意味着能对失败加以更更接近事实的解析。我们每一期的精读末尾都要说共同进化。
乐观诚然重要,但悲观既然在如此绵长的进化中还得以保全,那自然是因为悲观也有价值,也有意义。我们追求乐观并不是把悲观一棒子全轮死的缘由。很多时候乐观并不是矛与盾的竞争关系,有你没我,至死方休。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乐观及悲观其实更类似于矛盾与斯巴达战士之间的关系。因为有了乐观的希望之锚,以及有了悲观的理性之盾,我们才能更全面的武装自己。
三百这部低成本电影你看过没有?2007年上映,当年看的我热血沸腾。三百勇士坚守温泉关,迎击波斯大部队的入侵,靠的就是同时装备了矛和盾。哦,顺便提醒一句啊,这是一部R级的电影,暂时别让你的孩子看,但你自己可以重温一遍。
再琢磨一下这里面的主角斯巴达的国王列奥尼达斯在保家卫国这件事上到底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呢?他是乐观的,高喊斯巴达的时候,他内心肯定知道杀一个不亏杀两个赚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