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学:让孩子爱上学习-50自我同一|用“心”与青春期的孩子对话
曾经有个初二的女孩参加全市的中学生化学竞赛,她一路过关斩将,通过层层筛选,在复选赛上意外的被淘汰了,没能进入到总决赛。第二天晚上,这个女孩拿刀片割了自己的手腕。
陪学:让孩子爱上学习-50自我同一|用“心”与青春期的孩子对话
曾经有个初二的女孩参加全市的中学生化学竞赛,她一路过关斩将,通过层层筛选,在复选赛上意外的被淘汰了,没能进入到总决赛。第二天晚上,这个女孩拿刀片割了自己的手腕。
大概过了一个月,妈妈带着他来咨询,这女孩一看就是那种特别有活力,特别乐观的女孩,交谈中也对答如流。这时候我看他左手手腕上戴着一串珠子,把伤疤盖住了,我就问他,我听妈妈说,你前些天拿刀片割了手腕,我想你当时一定经历很大的痛苦,是怎么回事儿?能跟我讲讲吗?这女孩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化学竞赛上我意外失败了。当时我也没觉得特别难过,心里还想着这个比赛中我也获得很多,成长很多,而且我才初二,明年再战我一定能拿到冠军。
可是到了晚上睡觉时,我心情就特别不好,第二天一天也很糟糕,很灰暗,就感觉内心没有一丝力量,人生也没有意义,坐在房间里感觉太痛苦了,正好看到美术刀,就想到身体的痛苦,能不能帮我减轻心里的痛苦,我就试了。他说话的时候,我一边认真听,一边仔细的观察他和妈妈。当他说到那个比赛失败后他面对挫折的积极心态时,我发现他们两人都坐直了身体。从他们这个身体语言中,我就明白了当他失败后本来应该会产生沮丧、痛苦、难过的时候,他的理智自我太强大了,这些消极的情绪没来得及在他心里边停留,就已经被那些积极正面的观念给压抑了。他和他的母亲都没有接纳这种消极情绪。
而这些积极正面的情绪观念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吗?是他内心中真正的全部的声音吗?不是,从他突然间坐直的身体就能看到,这是外在的要求。他的信念一定是我应该表现积极正向,这没什么可难过的。这个信念从哪儿来?进一步咨询中就发现了这个信念正是妈妈从小教导给他的,没什么值得难过的,只要你积极乐观,一切困难都能解决。这句话看似正确,但是推到极点就是致命错误。妈妈带着太强的评价进来,孩子内在明明难过也应该难过,可这句话却太快的跳进来,把难过、沮丧、无能这些消极的情绪都给压抑下去了。
在青春期之前,压抑消极情绪不成问题。青春期之前的孩子,他的积极情绪占主导,孩子可以很快的忘记忧愁,只有一个单一的快乐的自我。可是到了青春期,孩子能做这么单一纯粹的人吗?不会,他的大脑在发展,他的思维变得更加多元化,他的情绪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