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学:让孩子爱上学习
网上不断爆出陪娃写作业而崩溃的家长,虽然画面中的大人表情似乎是在摆拍,观众也会看之捧腹。似乎这一切不过是一场儿戏。
然而,剧中人是谁,谁才能真正明白个中滋味。
有人把“陪娃写作业”比喻成一种痛,还有人说它是家长圈的三个悲剧,不是之一而是全部——
据说,还由此而对一个成语进行了新的诠释:
“远交近攻”: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离远一点,双方还可以交流几下;
可是一旦离得近了,就想打人……
因为,看到孩子写作业那熊样子,实在让人忍不住:
无法专注自己的精神;
拖沓、如坐针毡、愣愣出神、不断做小动作;
一写作业,就事多,不是上厕所,就要洗脸刷牙;
同一道题辅导几十次,还是不会!
有人说:本来是亲妈亲爸,只要辅导作业,一秒变身后妈后爸。只因为:辅导孩子写作业太抓狂了。
心理学上说:
心理决定行为,行为是心理的体现。
平时写作业时,孩子出现的问题,比如拖延、粗心、爱心、作业不认真……
这些背后都有深层次的心理原因。每一个暴走的家长背后,都有一个无辜的孩子。
打、骂、吼叫只会让孩子感到害怕,会**他的情绪脑,结果只能是:逃跑,或者斗争。
当情绪脑开启时,理性脑就会变得非常愚蠢,孩子就会变得不会学习,也不会喜欢学习。
由经,孩子变得不会学习或不爱学习,这种记忆一旦保留下来,孩子就会逃避学习。
我们的打骂、吼叫会让孩子逃避学习,不爱学习。
另外,每个孩子都想学好,但要持续学习,需要孩子的抗干扰能力成熟起来,而这种能力需要孩子大脑额叶的配合。可是,大脑额叶直到14岁才能够成熟。
因此,整个小学阶段,孩子要从被动吸引方式(如游戏、游戏书)转变为主动学习,这真的很难,光是靠父母打骂,是不行的。
快乐在幼儿园是确实存在的,因为幼儿园都是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可是,到了小学,主要活动变成了学习。他的自信和自我评价,也变成了通过外部评价和与他人的对比而获得。
所以,孩子学习不好,就会变得没有自信,没有价值感。
小学阶段,学习行为和脑神经必须共同发展,孩子的学习能力才会提高。这些能力必须共同进步,才能引领、整合并获得更好的学习能力。
所以,这个阶段,家长仅仅说“成绩好坏无所谓,只要你开心”是远远不够的,时间长了,孩子的自信心和价值观都会崩溃。
我们要帮助他学会那些不会的学科,帮助他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
让他学得有能力、有信心、更愿意学,形成良性循环。
小学阶段,孩子的大脑正在发育,相应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能力也必须不断发展。只有这样,他们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孩子才能学会学习,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