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数学思维课-23谁决定了社会的规则
前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科学,我们可以把科学看成是用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数学模型。可是模型不能直接用来解决问题,模型和现实问题之间还有一段距离,负责连接这段距离的就是统计学。这一集我们就来聊一聊统计学。
我们在讲原神属水果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堆水果有很多很多的属性,有个数、有大小、有颜色。但是原始人他只选择研究水果的个数,忽略掉了其他属性。如果你去问问元神,他为什么只选个数?那个元神他可能回答不上来,因为对他来说这就是一种直据。但是我们今天研究数学必须有一套严谨的理论来回答。我们应该从现实中提取哪些数据,忽略掉哪些数据。研究这个问题的理论就是统计学。
我举一个例子,到了期末的时候,学校领导要评估每一个老师的工作成绩。但是每个班上有那么多学生,有那么多分数,领导要是把成绩单直接拿过来一看,全都是数字,他没有办法一眼看出来哪个老师的工作成绩怎么样。于是校领导就必须使用一个统计学的工具,这个工具叫做平均数。也就是说领导可以计算出全班的平均成绩,用这个数字来评估每个老师的教学水平。再比如说如果学校打算评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那直接看成绩单他也看不出来。因为一个学生每次要考很多很多科,每科的成绩都不一样。这个时候也需要使用统计工具,这个工具就是排名次。这样当别人问我学习成绩的时候,就不用具体的回答说我语文考多少,我数学考多少,这次卷子是难还是容易?不用桨,只需要直接回答说我是全班第几就够了。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这种统计方式它是不准确的。我举个例子,当我们准备中考和高考的时候,老师都会强调说你的考试成绩一定不能偏科。我们要去优先补差科,而不是去提高擅长的那棵。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在一张试卷里面,大部分学生的成绩会位于中上的位置。比如说一科100分,那么大部分人他可以考到70分、80分。如果你有一科特别强,因为这棵付出了很多很多的努力,难的成绩也不过就是从80提到了90,最多也就是十几分,他对于总分的贡献是很少的。相反如果你有个差柯总不及格,那么这个差科给总分带来的伤害就是好几十分。你如果有一个差科,哪怕你另外再有三四个强珂,你的成绩还是拉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