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08抗逆力:培养不轻易言败的孩子(下)
基于上集讲述的三个原则,有没有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让我们能够提高我们孩子和自己的抗逆力呢?我自己根据多年的积极心理学研究,提出来提升孩子抗逆力的ABC模型。
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08抗逆力:培养不轻易言败的孩子(下)
基于上集讲述的三个原则,有没有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让我们能够提高我们孩子和自己的抗逆力呢?我自己根据多年的积极心理学研究,提出来提升孩子抗逆力的ABC模型。
A指的是acceptance,一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它指的是接受。也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和孩子要坦诚的分享事实真X,了解自己的逆境存在的现实,鼓励孩子接纳现状,同时提供温暖的支持和陪伴,让孩子从逆境中间解脱出来,成熟起来。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教授和他的团队经过大量的研究就发现,对孩子们来讲,决定孩子对世界感到乐观和悲观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三点。
第一,孩子每天从父母亲尤其是母亲身上学到的对各种事物的分析判断、因果解释,其实影响孩子的抗逆力。如果家长是乐观的,那么孩子相对而言也会成为乐观的人,所以如果你是孩子的母亲或者是父亲的话,那么你习惯性的从悲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话,这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种分析解决问题的态度。比如说如果你经常说这种倒霉事总是发生在我身上,我真的是笨死了,对吧,局面永远不会得到好转。如果你经常讲这样的话的话,那么你就影响孩子的因果判断能力,所以要控制自己的语言表达,尤其不要是在孩子面前说出这样的习惯性的、消极的分析判断和理解。
第二,孩子听到的批评的方式。如果孩子经常听到的批评是一些永久性的、普遍的、内在的一种批评的话,比如说你真的是太笨了,你怎么这么笨?你就是不擅长做这个事情,你比别人怎么傻这么多,你永远也学不会。这样的一种批评,就是把孩子的问题做的是一种本质性的、永久性的、不可改变的因素。那么对孩子就会对自己也会产生这样的一种悲观的看法和认识。
因此下一次当你要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的批评的语气,不要去强调那些永久的、普遍的、不可改变的。要把它说成是一些暂时的、临时的、特定的、具体的、可以改变的一些行为。比如说你可以说我觉得你这一次做的不够努力,如果你要是再认真一点的话,我想你会做的更好。或者就是说你这次没做好是因为缺少练习。我打赌如果你每天坚持练习半个小时,那不出一个月你就能在学校联欢会上得奖。那么这些分析批评就是具体的特定的,是可以改变的。
第三个特别重要的方法就是孩子早期生活中间经历的一些生死离别和巨大的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