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大师们
作为一名讲授心理学的大学教师,我学习和研究心理学近30年,教授心理学16年,曾有幸被学生票选为最喜欢的老师。
我是非常喜爱心理学的,所以我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全部都是心理学。在普及心理学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既是工作、我的兴趣爱好,也是我天然的使命。
过去,我曾在网上用故事的形式写了一些业内的小段子来叙述心理学的那些人和事儿,引起了大量转载和相关话题的讨论。
作为一名心理学人,我很开心的看到现在各行各业各类人群都在讨论和应用心理学。今天我希望通过这个课程,更深入的和你分享心理学大师们的思想、人生以及对当下的启示和建议。
心理学原来是一门小众的学科,当下俨然已经成为街谈巷议的显学,简直成了市井间成功必备之要素、居家必备的良品。
确实啊,心理学热并非没有理由,人生处处毕心理——爱情、家庭、事业、育儿、自我,尽在其中。
现代人学习一点心理学,进而了解自身,影响他人,更好的适应职场和生活,这是个不错的选择,也应该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但是心理学并不好学,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一点也不为过,也可以看出心理学的内容包罗万象,知识体系繁杂,一些理论也艰深晦涩。
而且心理学这门学科是一门文化差异比较强的学科,它根植于西方的个体主义文化,以脑生理机制、认知、情感、动机、人格等为基础,主要研究是一个人的心理是什么样的。
而在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中国,人们心目中的心理学是从人际互动开端的,更感兴趣人们在交往中的心理是什么样的,就是我们心理学人常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
你学心理学的,你猜猜我在想什么?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为国人学习心理学带来了很多障碍,很多人不知从何入手。很担心:如果学偏了,会不会像那些习武之人一样,最后走火入魔、步入歧途呢?
我们说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你身体有问题,自学养生常识有益健康,但没有人自学医学教材给自己动手术刮骨疗伤,就太危险了。
我们说:你心里有点状况,自学点心理学可以活得更明白。但你千万不能自学了一点心理学,就自我诊断、自我治疗,这很可能会让你万劫不复。
纵观当前火热的心理学网课,基本有三种形式:
一是,现实问题的心理学答案。基本与育儿、事业、爱情相关,生动活泼、拿来就用,主要是应用大众热点问题,但学科深度不足。
二是,心理学思想的大杂烩。这其实是以心理学之名,行的是贩卖思想私货之实,他们把大众感兴趣的主题,比如哲学、心理学、国学、冥想等各种理论融于一炉,真假难辨、良莠不齐。
三是,心理学导论课。基本是高校心理课程的拓展与翻版,遵循学科结构介绍心理学入门之类,知识性呢和科学性比较好,但许多时候离大众现实又有点距离。
那你可能会问了,难道我们能不能找一种既符合人性,又满足中国人的文化需要,而且学习起来还不那么辛苦的方式来学心理学呢?
本套课程就是一种尝试,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