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从菜鸟到高手。
养育孩子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或者换一种说法:孩子怎么才能把优秀当成习惯?
孩子的成长,除了天赋、生理等先天条件外,还跟他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极大的关系。在这些基础之上,才是自我努力发挥的余地。
而这些因素中,父母的引导和影响可能是最重要的。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好父母或许应该作为‘麦田守望者’,守望孩子的成长。”
“父母的角色是指导孩子,而不是替代他们的人生。”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护航人。”
……
是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首先应该搞清楚的是自己该如何定位,否则在养育时你可能就会束手束脚、前后矛盾。
你可能会说:哪有父母不知道自己定位的?
你还真别叫真儿,实际上很多父母的角色就十分含糊。在教育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
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
孩子跟人打架了,怎么办?
孩子天天拿起手机就放不下,是不是上瘾?
跟孩子说话,他就跟没听见一样,常常“话不投机两句多”?
……
你看,绝大多数父母,都是在这些问题上焦虑不堪、夜不成眠的。
记得以前我也曾向班主任老师细数孩子的种种顽劣不堪,老师说我推荐你看一本书吧,看完之后我们再来讨论孩子的问题。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观点:
接受我们不能接受的,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
这就是我读完那本书的最大感悟。当然,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爱的前提就是接纳——不管孩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不管孩子优秀还是平庸……
每个孩子的天赋维度都极不相同,父母的责任就是发掘孩子的天赋所在,并能够通过一定的努力帮助孩子重塑优势。
接纳的是不仅是我们所不能改变的生存环境,还包括平庸的自己……即便孩子不优秀也不可怕,父母需要给他多一点理解和宽容。
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比如我们在教育中急功近利的心态,多给孩子一些耐心;提升我们的认知,与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
实际上,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影像克隆,父母有能力引导孩子成为更优秀的生命,激发他们的内驱力,把优秀变为孩子一生的习惯。
当努力和优秀都成为习惯,孩子自然就会成为一个卓越的人。这也给父母了一记警钟——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成为优秀者,那么凭什么来要求孩子变得优秀?没有优秀的榜样,他怎么能知道如何优秀?
或许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守在悬崖边上,任由孩子在那片麦田里嬉戏,他们可以犯错,可能还会受伤。这都不打紧,不需要干预,父母只需要守住边界不让孩子掉下去即可。
这里的关键词是“边界感”,找到它,放手让孩子去做去玩,这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