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上的中国史。
史学的最大特色在我看来就是它本身不是一个单独的学科,而是要吸收各种学科。包括自然科,也包括社会学,包括哲学。
而跟人类活动的各种学科,比如社会学、经济学,多多少少都可以跟历史沾上边儿。所以历史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一个学问,以及后面的准备越多,你的研究的这个条件就越好。换句话说,你观察的东西就多了很多眼。
既然说历史,那我先从我们如何判断谁是史家?
在社会上大家对于历史,对于史学经常产生的一个误会。我们在看历史的时候,历史最简单的定义,这是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所以有的人就会误认为史学和历史是同一回事,史学就是在告诉我们过去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事情。
但如果史学就是这么一回事,诚实的说,那就不应该有史学工作,也没有史学家了。
过去的事已经发生了,换句话说,这不就已经固定下来了吗?我们有可能去改变过去发生的什么事吗?
绝对不可能。历史一旦被记录,一旦被诉说了,它不就固定下来了。后来的人还要再去说什么,再去改变什么吗?
这是关键的一件事,意味着在史学的领域看待历史知识,和一般人常识上面所看的不是同一回事。在史学工作领域里所看到的历史,它最大的特色是:跟大家在想象历史、理解历史的时候可能是刚好相反的。
一般我们认为历史是固定的,历史是明确的。我们也希望历史知识提供给我们颠扑不破,可以就是让我们信任。
所以让我们信任就是再也不会改变的一套知识。但对一个史学工作者来说,如果不能够倒过来看这件事情,就不可能做任何的史学研究。
在史学工作者眼中,历史的第一个重要的特性必须是它的不确定性。
历史怎么可能是不确定的呢?已经发生了怎么可能会改变呢?
不是的,因为所谓历史是人类过去经验的总和,但麻烦的是人类过去经验的总和不会完整的保留下来。有各个不同的层次的条件的影响,使得我们对于过去的认知,和人类过去经验总和有太大的差距。
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有记录留下来,而且也不是所有留下来的记录都能够保存下来。中间有很多必然或偶然的因素,让这些记录就损伤流失、消失不见了。
中间经过了一代一代不断的转述重抄,以至于到了我们当在现在要了解历史的时候,我们只能够透过其实是非常有限,而且可能经过了多重不同价值的扭曲之后所保留下来的材料。
因此史学工作者在做什么?
在一个意义上,所有的史学工作者都是不断的在重复阅读、整理这些留下来的少数资料。如果你不能够在这些既有的资料当中得到新的见解,有了新方向或新的看法,那就不用再写新的史学的论述了,也就不会有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