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龙爸开讲
做心理咨询师,你的修养达到了吗?
回顾我自己的心理咨询的从业经历,真是既充满幸福,又百感交集。
值得欣慰的是我走过来了,从一个咨询**,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
其间也踩了不少坑,经历过很多曲折,我决定把这段心路历程写下来,算是给刚入行的同仁们一点提示吧,希望大家少走一些原本不必要的歧路,更好更快的成长为成熟的心理咨询师。
明确要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原动力
当初我刚开心理工作室那会儿,整天没一单业务,自己也感觉很迷茫。
终于有一天晚上,我失眠了,抽了一整包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做心理咨询?
最后思考出来的结果吓了自己一大跳,竟然是:我要赚钱。
当时我就被自己这个“低俗且**”的想法惊呆了,我想一定是我搞错了,我想从事心理咨询师这个能够拯救心灵的神圣职业,怎么可能是为了钱呢?
结果经过我反复确认,没错,我进入这个行业的初心就是被心理咨询师每小时500元-1000元的高额收费所吸引的。
我希望能够有一个较高的收入,给家人一个稳定的生活来源。
我接纳了赚钱这个动力,如果在面对自己的时候,还需要一套骗人的花言巧语,我觉得这才是**的想法和行为。
可是,难道原动力就只有想赚钱这一项吗?如果只是为了赚钱,难道我不能去开个网店或搞个自媒体吗?
“被需要”的价值感
我问过了自己的心,显然不只是为赚钱。
只所以我想做心理师,还因为我喜欢这个职业,在帮助当事人找回自我的过程中,我会由衷产生一种满足感。
这其实是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别人的需要中。
在单位,你出差几天,会有一群小伙伴儿念着你回来;在家里,你离开几天,孩子天天给你打电话问:爸爸,什么时间回来呀?
这就是你的价值,在人际关系中,因为别人的需要,你才能有自己的存在感。
对于我而言,当咨询者无助的找到我这儿,然后与建立起来协作关系,一起去战胜心理问题,这种感觉奇妙无比。
至此,我想清楚了我从事心理咨询的“双动力”:赚钱和被需要。
由此,我朦胧的确定了以今后五年的工作方向。
中期奋斗目标
那就是:
我要用两年时间让我所在的小城知道:有我这样一位心理咨询师的存在。
再用三年时间,让小城居民们知道:心理咨询这件事不赖,对自己大有好处。
当时我清眼热泪的把这句话写进入笔记,后来的五年我就是按这个路子走的。
回首这五年,有时自己还有些后怕,我一个非科班的外行心理师,没有心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居然做成了。
我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一个人的内在素养远比外场浮夸更重要。
应该没有一个资深的业内人士会给你说这句话吧,我就是一个半路出家的心理师,所以后面我也不会跟你说考多少个证,接受多少督导、参加多少次培训这样的内容。
一方面,别人说的很多了,不用我赘言,另一方面这些过程最多只是成熟心理师的必要条件。
我们上来就捞干货——“没有业务怎么办?”
没业务怎么办?
首先要接受一个现实:单干的咨询师没业务很正常。
你问一下自己你的流量入口在哪里?刚开始搞工作室的同仁,一没知名度,二没钱买流量入口,也就没有流量来源,那么业务从哪里来?
所以说,做工作室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广告自己。
广告内容就是你自己,你的技术如果牛X,你救助了多少当事人等等,都是为了显示你很好。
广告对象就是你要针对的那一部分人,如果你以线下咨询为主,那就想想如何让你这一片的居民都知道你在搞心理咨询,能帮他们解决什么问题。
如果你想搞线上咨询,那广告的途径就更多了,自媒体、某度引流都是可以的。
这些内容我们不重点说,只谈谈为什么很多工作室搞了好多年还是半死不活的呢?我的观点是他不敢宣传。
你一定不文明的笑了:“还有不敢宣传自己的?”我想这就是心理师从业群的现状。
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
担心自己不够好,技术还不够成熟;
文人气质作祟,小清高,认为宣传自己太俗气。
如果你没有咨询客户进行咨询的实践的,你的技术永远都不可能成熟。
这是一种因果关系。
认为宣传自己还俗气,这种想法就更要不得了。
事实上成功的多是脸皮厚的人,最近被骂了五百万条评论的那只又鸟,居然又能开得起演唱会了,你怎么感想?
一旦克服了自己“不敢”的心理,路子就多极了,线上咨询的话,挂靠平台、搞自媒体、开**都是实用的路子;线下的话,给咨询公司做**、给学校做公益心理讲座都行可行。
关键要打开思路、迈开双腿。
客户脱单怎么办?
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业务少点还能接受,可是脱单率太高一旦会让你抓狂。
因为这不只是丢失客户的问题,里面还包括着对于咨询师个人价值的映射,会让咨询师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在这里,我提三个小小的建议:
1 合拍的客户才是好的。
咨询师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就是万能选手,不管是婚姻、家庭,还是职场,学校,哪种咨询都手到擒来。
有些咨询客户根本就不是你擅长的领域,双方都会感觉很累 。
这种客户脱单了最好。
脱单的原因还有一点:在我们进入心理咨询行业的前期,我们的技术不够成熟,工作中会有各种的不到位。
这种情况的每一次脱单,都是一次我们进步的动力。
2 抛弃救世情结。
当一个新手咨询师被脱单后,往往会伴随着很深的内心挫败感:“我这么用心,他还脱单?”然后就是自己不行、不适合这个行业等各种胡思乱想。
其实吧,每个咨询师,哪怕是专家也会有一定的脱单率,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因为咨询师也是人而不是神。
其次,不要认为自己就是救世主,我给你的就是好的,你必须接受。
这是父母经常有的心态,认为自己把爱全给了孩子,孩子不接受或不顺从,他们就受不了。
咨询师通常也有这种心理,我把最好的技术最用心的给咨询者了,他就应该对于感恩戴德。
这种想法要不得,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
3 用你的心去共情。
很多年前看《了不起的儿科医生》,剧中的一句话至今记忆尤新,说:儿科医生“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我想这句话也适用于心理咨询师,你需要设身处地的感受当事人的心情与处境,给他以温暖和支持,然后再是技术上的那些事情。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