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龙爸开讲
不要把心理咨询师当作神
我对于人生一直比较悲观,认为人生下来就开始了一个被污染的过程,它注定了人的生命中充满着遗憾,或是一不小心,或是无力为之,或是无暇顾及……
其实心理咨询师也是如此,一路走来,身后必然是一连串的遗憾。
反倒是一个心理咨询师腆着脸说自己毫无遗憾更让人怀疑,怀疑他可能从来都是蒙事的,连心理咨询的门儿都没有进去过。
凡事有一些缺憾是正常的,这会给我们更多的自省时间和空间,是自己提升的一个良机。
或许正是如此,心理咨询这个职业才显魅力无穷。
01 心理咨询并非万能良药
有一次咨询让笔者至今无法忘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领着已经四十五岁的儿子来前求助。
当明了事情的根由后,真X让人无比痛心:这位儿子的已经存在心理障碍超过30年。
那时他刚15岁,经过了一次比较大的人生挫折,整个内心崩溃了。
随后,孩子被送给精神病院,处于这种忽好忽坏的状态。
从此,当事人再也没有正常回归生活,社会性行为越来越少,最后完全自闭在家中……等笔者看到当事人时,他已经退化得不成样子,连生活自理都很难再维持。
他的意识模糊、行动迟缓、语无伦次,给人的感觉是内心一片死灰。
很明显求助者的病情非常严重,可能需要多领域专家的集体支持才能帮他重新回归生活,这绝非是我一个心理咨询师能够完成。
面对这种情况,我真的感觉浑身无力:“为什么30年后才来?”
02 失误就像误差一样无法避免
对于一个成熟的咨询师而言,每一次工作都会提心吊胆,因为他深深的知道:自己哪怕是一丁点的失误,都可能毁了求助者的一生。
然而,工作久了之后,每个咨询师都逐渐接受一个尴尬的现实:失误无法完全避免。
曾经有一个求助者找我帮她解决人际关系的问题。
她在人际交往中过度的隐藏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造成了很严重的压抑情绪,并由此损伤了她对于生活的热爱,逐渐心灰意冷却又时而心有不甘。
她自己的应对之道是:不断告诉自己“生活原本如此”。
可是她的内心又不愿随波逐流。
因此,在她找我做咨询的时候,她最强烈的期待是:找到一个答案帮她解决所有的问题。
而当时,我也只是一个心理咨询的新手,我完全忽略了他对于我的期待,而只是专注于关注她的生活表象,旨在发掘其背后的底层逻辑。
在第一次访谈中,我们的时展并不乐观,她很快就失去了谈话的兴趣,整个人甚至比刚进门的时候还要糟糕,直到此时,我才明白:她期待的东西,我没有给到她。
等到求助者离去时,那种表情让我的内心被狠狠戳了一下,让我想到了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
03 心理咨询无法免费
原因很简单:心理咨询师也要养活一家人,也要活着。
不过,心理咨询并不能只为了赚钱。
如果心理咨询变成了纯粹为了钱的生意,穷人就会被排除在服务之外。
这个世界上的不公正之一就是富人享有太多的资源,而穷人则遭受太多的剥夺。
心理咨询不能只为富人提供帮助,而让穷人忍受负面情绪的折磨。
因此,我们在收费的同时,坚持为贫困人口留有空间——并根据他们的申请提供相应的费用减免。
但这并不能完全消除我们的遗憾:穷人不仅没有钱,而且往往没有信心。
世界上有很多因素削弱了穷人的信心,所以他们不敢相信,也不敢上门来敲门。
结果,他们仍然失去了原有的人格品质,也失去了本应有的机会。
由于问题持续存在,他们的生命和生活资源越来越少。
咨询师面临的是这个世界上常见的遗憾:有的就多;有的就多;有的就多;有的就多。
如果什么都没有,连他拥有的一点点都失去了。
04 心理咨询无法帮助所有人
患得患失的人,心里有太多的担忧和猜忌。
当他们出现心理困难时,想要接受心理咨询,但又怕花钱、怕得不偿失、怕丢面子……对于疑虑太深的人,甚至提供免费服务,他们仍然会心存疑虑,很难得到心理咨询的帮助。
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从小就患有心理问题,严重阻碍了他的生活和发展。
几年前,他曾尝试寻求心理咨询,但当时的100元费用让他很担心。
有一次我发现他的特殊原因,免费为他做了咨询。
他就好像捡到了便宜货,不过后续的咨询因为仍然要收费,所以他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三年后,他再次请求心理咨询,但几次电话沟通后,他还是因怕花钱而放弃。
又过了几年,当事人再次出现,病情更加严重。
他多次在电话中倾诉,仍在纠结是否需要接受心理咨询。
最终,他进行了多年来唯一一次正式采访,支付了费用,那次咨询后他又消失了。
他继续这样拖延下去的代价就是生活变得越来越悲惨。
记得小时候,奶奶说过:“放弃会得到一些东西。
”这个年轻人的处境是:如果连一点财都不愿舍,也就无法得到更好的人生。
心理咨询师必须接受自己无法帮助所有的人,原因有很多,并不全由自己掌握。
05 不是一次心理咨询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常见的情况有:一些求助者感到不舒服,来寻求心理咨询。
当他们的情绪稍微好转后,咨询就停止了。
对他来说,心理咨询只是暂时的应对方法,导致了“治标不治本”的遗憾。
另外,有的家长带着孩子来接受心理咨询,是因为孩子的情绪问题影响了学习,导致孩子厌学、辍学等。
也许初次咨询后,孩子就回到了学校,但咨询结束后,孩子就回到了学校。
被打断了。
对于家长来说,让孩子重返校园已经达到了心理咨询的目的。
他们渴望将孩子赶入激烈的竞争战场,不给孩子喘息的机会。
如果孩子因为接受心理咨询而耽误了上课,他们会感到后悔。
紧张感也让孩子们犹豫不决,无法继续来接受心理咨询。
这种情况在心理咨询中经常发生。
为了上学、好成绩等“小收获”,而忽略了孩子身心健康的“大事”。
甚至他们都不会因为失去这些更宝贵的东西而遗憾,所以只能让咨询师来哀叹……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