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龙爸开讲
半路出家做心理咨询师,该怎么做?
国内的心理咨询行业的缺口太大了,于是很多外行纷纷想要加入进来。
可是该怎么入行呢?
如果你去一些心理咨询公司去应聘,那门槛高得会吓死人,比如要参加过多少心理学培训,考过多少证,在哪些业内的公司镀过金……
而实际上,这些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
下面我们看看一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是如何说的——
第一是心态
很多人转入心理咨询行为的心态是不对的,常见的是两种情况:
一、逃避原职业。
想转行做心理咨询,从此自己的职业厌倦或职场挫折可以遇到转机。
对于这种人而言,并没有非作心理咨询师的理由,他们也可以去作小店的店主、做瑜珈老师等。二、在家庭关系中占据优势。
有些人成为心理咨询师就是为了在家里压人一头,从而占据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主动。
第一种情形说到底是一种逃跑的心理和行为,他们进入新的行业之后还是可能过不久就会厌倦,到头来只能会换到幻灭的失望,并为此支付大量的时机成本。
心理行业要求极高的利他性,可是它同样也是一个生意。
生意场上无处不江湖,到处都有混蛋。
只不过,这个行业里的恶人恶行更多、更没有底限,新入行者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第二种情形无异于为了吃块儿牛肉而养了一群牛,且不说他会不会养牛,单说这本身就是事倍功半的蠢事。
所以说,想进入这行通过磨炼成为家庭高手,这个想法不得不说思路清奇。
给个建议吧:找咨询师远比成为咨询师的性价比更高。
如果找人做一段心理咨询后,还是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再决定入行也不晚。
我在入行前,老师就问我们:除了赚钱,你们还想从来访者身上得到什么?
这个事一直要想明白了。
比如你帮助他人已经成为一种类似于本能的行思为,那可能你还真的适合这个行业。
你会对来访者的躺平、沉沦无法容忍,而这刚好会成为来访者成长的一次机会。
而一个咨询师的动机不纯,咨询师会把更多的“个人动机”渗入到工作中,从而影响咨询过程中对于来访者状况和问题的判断。
三个挑战
如果细想之后,你还决定要做心理咨询师。
那就接受三个挑战吧——认证、本事、客户。
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如果你非要一起处理,那一定会疲于应付。
分开逐个处理是比较好的方式,很多新手混了很久还是无法入行的原因,就是想要一口气把三个问题一处干掉。
那个,这三者中哪一个更适合做突破口呢?
是本事。
如果你确实有进行心理咨询的能力,那即便是初期客户比较少,也问题不大,更何况在如今网络咨询平台已然十分发达,接单都不是很难的事。
至于认证,在很多时候只是锦上添花。
在国内,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认证是最有价值的一个,不过它已经叫停好几年了,而现在的所谓认证,都是一些官方机构或者民间机构做的,都是野鸡证书,只要参加培训就会发。
没有质变,只有数量的累积。
如果你非要执着于去大学里读心理学硕士或博士,那样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对于刚走过青春期的青年人也不一定都奢侈的花了近十年走完这条路,更别说你是转行的,本来可能年龄已经不小了,这条路没法路。
再说,即便是你拿了心理学博士,就一定能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吗?那是两码事,国内的学历教育远没有成熟,很多读心理学的,出来后照样的是小白。
自我体验
咨询师应该定期去找同行做咨询,这一方面是要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另一方面体验更多的心理流派和咨询风格,提升自己。
说到底,咨询师也是一个人,都可能会出现成年的崩溃,这时就需要有一个心理支撑体系,万一被来访者伤到的时候也好有一个地方疗伤。
说不定被咨询的时候还有惊喜呢,比如让对面的资深咨询师陷入难以处理的尴尬之中,这样你可能也会对自己更宽容一些。
参与实践
学游泳的人,如果一直不下去,永远也学不会。
对于新入行者,如果有跟诊的机会,一定要参加,毕竟这样的好的学习机会并不多。
自己有一定量的咨询实践是尤为重要的,如果能够参加公立医院的心理咨询机构是最好的,因为他们的咨询业务量是有保证的,加入网络咨询平台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你得有一些基本的心理咨询技术,业务量上来的时候,你得能够接得住。
在咨询的同时,来自于其他咨询师的督导是很不错的提升机会。
如果没条件请大佬来督导,是可以同辈督导的,通过对方的审视来整理自己的咨询思路,看到自己的工作盲点,这是很快的成长途径。
还可以几个相处不错的咨询师组成同辈咨询小组,轮流探讨个案,也是迅速提升水平的重要手段。
当然,如果你不缺资金的情况下,尽可以找大佬进行一对一督导,或者团队督导。
自我保护
最后再提一点:新手咨询师经常忽视的一点就是自我保护,但这其实才是最重要的。
自我保护包括物质和心理两个方面。
物质上,比如上面提到的,不要在家做咨询;如果晚上进行异性咨询,要注意选择对象、单独微信等。
心理上,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家庭、督导、自我体验等),克制自己帮助他人的欲望,避免跨越界限,避免过度介入。
距离太远对访客没有帮助,距离太近将无济于事。
如果某个个案让您感到难以应对,您必须寻求帮助。
最后,我再次强调,新手咨询师必须遵守法律、道德、环境。
即使我们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帮助到访者,我们至少也要尽量不造成伤害。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