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龙爸开讲
心理咨询师有时危险很大。
对于资深的心理咨询师而言,咨访关系是最为微妙的,这其中的度的把握需要极高的技巧。
为什么呢?
因为虽然很多人把心理咨询说得神乎其技,但是懂行的都明白,咨询的效果几乎完全建立在咨访关系的牢固性之上。
如果这个关系纽带过于松散,显然很难起得治愈的效果。
可是这个关系过深就好吗?
本来来访者就是六神无主,这时咨询师的介入无疑会成为对方的心理支撑,有些心理专家把咨访关系比作谈恋爱,这个比喻很形象。
可是咨询室明显不是谈恋爱的场所,心理咨询说到底也不过只是一个职业罢了,大家都是为了生计。
如果双方关系介入太深,既可能让来访者对于咨询师形成过深的心理依赖,以致于恢复正常之后还是无法从这段“感情”中解脱,可以说是刚出狼窝又入虎穴;又可能让咨询师自己处于危险之中,且不说有些来访者会在咨访关系结束后,还要来骚扰咨询师,这会带来很多无端的烦恼,甚至会引起咨询师家庭的心荡和心理上的烦恼。
严重的情形下,咨询师会陷入心理异常,把自己置入极度危险之中。
心理咨询框架
所以,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心理咨询师在咨访关系中应持有的态度。
在此引入“心理咨询框架”这一概念。
心理咨询框架是心理咨询的基本规则,包括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态度、双方边界、访谈的安排以及双方关系的其他协约要素。
可以说,它正是对心理咨询所处环境及双方关系的一个约定。
对于这个咨询框架,无论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精神科医生罗伯特·朗斯通过多年研究咨询框架后,他把维护咨询框架称为心理咨询生效的根基。
事实上,心理治疗最初是与精神分析和精神动力学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临床的一部分,医患关系中天然存在“咨询框架”这种东西。
可是随着心理咨询的发展,心理学服务走出医院,即便是几十年前的很多咨询师都不知道“咨询框架”是何物,更别说现代的咨询师了。
他们可能从来就没有听说过这个心理学术语,也或许有些妄自尊大的无知者认为那不过是过时的概念而已,连同它代表的过时的心理咨询时代都应该被抛弃。
近年来,随着很多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出现自伤的情况增加,业界不得不重视把咨询框架拉出来,重新看待咨访关系,也或许对于这个行业的发展有些帮助。
咨询师的态度
咨询师对于来访者的态度基调是心理咨询框架中最重要的要素,或者说它表明的是咨询师在咨询中的角色。
框架中的其他要素,由这个态度而衍生,比如双方的边界和进度的安排。
我们重新看一下这组关系:
心理咨询师是从事心理服务的专业人士,来访者是出现心理问题的求助者。
咨询师应该无时不刻的记住:自己是专家,是干预者,而非朋友、熟人,而不能成为恋人,或者大慈大悲的善人。
虽然在心理咨询中,双方会有一些好感度,但是不能在咨访关系之上建立友情。
当然,有些心理咨询师还会这样做,可能出现以下原因:
自己的负面心理情绪也很严重,也需要在这段关系上取暖。
事实上,这段关系中,双方并不是平等的,咨询师拥有主动权。
很多心理咨询师都或多或少的有些救世情结,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可以挽救任何人。
可是,心理咨询的目的是要把来访者从他们自己的冲突和问题中解脱出来,而不是让咨询师做其他额外的事情来帮助对方。
说得再明白一些:如果是一段有伦理剧情的心理咨询,咨询师对于来访者付出的是关怀,而非仅仅是正常的干预。
那么,怎样做才得适度的咨访关系呢?
避免过度支持。
咨询师不仅要提供心理上帮助,还要通过不评判、不责备、不顺从、不焦虑、不控制、坚定、一致的态度,对来访者的心理状况产生纠正性的改变,对来访者产生人格层面的影响。
如果咨询师认为仅仅持续的支持不够,还需要更多的同情心才能帮助到来访者,这可能会导致客户变得像婴儿一样。
也许咨询中最大的危险是咨询师利用客户作为满足他或她自己的自恋冲动。
当然,咨询师还可能走得更远,采取多种形式,从严重的边界侵犯到更微妙的说服、操纵和控制的尝试,或者让客户模仿自己。
但是,咨询师的职业素养之就是:必须保护来访者的自**——他们自己做决定的权利。
客户必须被视为一个自主的个体,而不是一个被固化或控制的对象。
现在流行的一种风潮是:将提供建议作为一种时尚。
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反心理咨询的,与心理咨询背道而驰;它让来访者变得像婴儿一样,只会让对方进一步感到无助和被动。
它剥夺了来访者的自由,而这种自由正是心理咨询的目的,难道不是吗?
弗洛伊德曾专门反思过这个问题:访客将自己委托给我们并向我们寻求帮助。
我们决不能把他们变成我们的私有财产,替他决定他的命运,把我们自己的标准强加给他,自以为是地按照我们自己的形象来塑造他,并认为这是为他好。
我们必须坚决**这种做法。
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中立的咨询态度。
这意味着咨询师在与客户的关系中保持观察的立场。
在讨论案主生活中的冲突时,咨询师应避免偏袒任何一方。
因为这种立场有助于客户自我认识和反思,最终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
我们也应该明白:绝对中立是不可能的,应该为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互动提供指导。
心理咨询是一种契约关系。
它本质上是信守承诺。
咨询师要求客户做某些事情(分析、促进理解、提供安全的环境)以及咨询师必须做的其他事情。
咨询师同时承诺不做某些事情(透露隐私、说教、控制)以及其他咨询师不能做的事情。
咨询关系的契约性质是咨询工作开展的基石。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