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理科普心理咨询中言语背...正文

心理咨询中言语背后的玄机

发布于1年前    {{ plCount}}评论    {{ actData.readnum}}阅读
心理咨询中言语背后的玄机
文/龙爸开讲

心理咨询中言语背后的玄机


很多人对于心理咨询的误解就是“聊天儿”,就像老郭总爱说“相声是高科技”一样,心理咨询这种天儿也不是谁都可以聊的。

这是一种很专业的“天儿”,其中融汇着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与心理疏导的设计。
每一个心理咨询的从业者,都应该反复琢磨,我们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向来访者说这种话?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而非那样?如果换一种表达方式,来访者可能会有什么反应?最终的咨询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已经在这样思考了,恭喜你,你可能很快就会成为一名成熟的咨询师了。

尽管心理咨询所运用到的手段并非只是聊天儿,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聊天是我们可以运用的一种最重要的干预手段,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运用好这个工具呢?

我们不教大家那么所谓的话术,那些都是最浅显层面的术,我们所追寻的是那些接近于道的东西。
本文给大家分享的就是这样一种技术:关系框架理论,研究的是语境与行为的关系。


什么是语境?

有点编程基础的朋友一定对于context这个词超级熟悉,一般翻译成上下文,就是类似于场景的意思。
我们所说的语境的英文原词也是context,这就不难理解了,语境其实就是谈话的氛围或场景。

虽然一个词就都概括出来,可是随便想一下就知道语境形成是非常复杂的,可能涉及几十种因素,比如当事人的生理状况,当时的情绪、人际关系状况、认知能力、当前的自我发展的阶段,以及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还可能受到基因遗传因素,以及沟通现场布置的影响……

之所以说是语境,而非情境,是因为后者更强调外部的条件,而语境的涵义更宽泛一些,它可以包括外部语境和内部语境,这样就更具有包容性。


语境如何影响行为?

01 语境影响你的体验

比如,你正准备开始一场演讲,当看到台下的观众,对于挥手、晃动荧**,你的反应很可能就是:

  • 我真是太激动了,这么多朋友在等我演讲,心跳有些加速。

  • 太紧张了,准备得不够充分吧,是不是要取消今天的演讲?

  • 紧张死了,受不了了,不行马上要犯心脏病,得马上去医院!

同样是很激动的情境,个体的三种理解却大相径庭,“兴奋”、“紧张”、“生病”,最后产生的行为更是完全不相干,分别成了“期待演讲”、“取消”、“去医院”。

在我们的咨询中,来访者所遇到的情景有哪些呢?它们又如何影响来访者行为的呢?来看例子:

生理:通常而言,一个人所处年龄段的激素水平会极大影响来访者的情绪和言语,比如青春期的孩子,我们应该做好迎接叛逆和情绪突然剧变的准备。

交往:来访者的亲密感情体验如何,直接决定了他的很多思维和行为模。
如果他从来没有建立起过亲密的关系,那么,他情绪上畏惧,行为上回避与人过近的接触是必然的反应。

社会文化:在长期贫困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在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可能会有更强的无力感。

学习背景:比如,大学生与高中生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这种理解会影响他们做出的反应。


语言如何改变语境?

心理咨询中语言沟通是最重要的工作手段,合理的语言交流可以引导语境向更良性的方向转化。
那么,语言在咨询室里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可以说:语言是咨访双方都可以很容易改变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语境,而且这种语境的主动权完全由咨访双方来控制。
或者说,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就是要通过语言调整语境来影响来访者的行为。


要想更好的利用语言改变语境,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语言中所隐藏的几种关系类型:

01 一致关系

我很孤独 → 孤独对于你来说具体是什么样的感觉?

一致的意思就是顺着对方的思想向下面说,探索具体的事实,发现更多的线索,比如生理反应、情绪以及背后的原因。

02 反向关系:

我有这种的感觉 → 假如你没有了这种感觉,你的生活会怎么样?

通过这种反向的假设增强来访者对于自己目标与价值的审视,并重新判断自己逃避事物的真实价值。

03 条件关系:

我很孤独 → 如何你走出去跟人交往会如何?

条件关系不只是建议来访者如何做,还要看来访者换一种情境会有什么反应,来判断来访者的认知是否是真实的,并对未来的调整方向做出测试。

04 时间置换

我划伤了自己 → 在切出那刀之前/之后你是怎么想的?

对于缺乏希望的来访者,通过时间置换可以让他注意到事件前后自己的情绪和思想变,这样他就会反省自己的过去,以及可能的未来。

05 求证关系:

我真是糟糕透了 → 如果你的好朋友这样说你,你会怎样?

求证关系是把来访者拉入另外一个视角,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来看当前的语境,当立场不同时,很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06 导向关系:

我想要一份工作 → 一份工作会给你带来什么?

导向关系会让来访者思考自己的行为目的,或许他想要得到一份工作,只是为了脱离自己的原生家庭。



语言干预的目标 

从上面的说明中,你可能已经意识到了,语言干预的目的并不是要告诉来访者某些具体的信息,而是要改变他所处的语境。

很多心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个体一直在坚持一种毫无胜算的方式,这种执着只能换来一再的挫败。
就像在一片无油的土地上一直勘探,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如果一间房屋失火了,情急之下的人通常会去反复的踢打、撬**门,这种作法让人越来绝望,却从来没有意识到旁边还有一扇可以轻易打开的窗。

这时,有一个声音对他说:“除了门,还是别的通道吗?”这样被困的人逃生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

对于身陷困境的来访者来说,咨询师就是这个画外音,他会提醒来访者看到语境中还有从未被注意的因素。

所以,咨询师就是要通过语言帮助来访者增加语境觉察。
这种觉察可以帮助来访者从他固有的失败行为模式中,发现新的语境要素,从而引发建设性行为。


最后送你一句话:语言改变语境,语境改变行为。

{{ actData.zannum}}

评论

{{ plCount}}条评论
评论 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