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龙爸开讲
咨访关系中的感情是真的吗?
有位来访者问我:咨询师是工具人吗?
我说:如果你能把我当成工具人,我也很高兴的。
虽然,这种说法听起来有些冷冰冰的,也让人不太舒服。
可是,这就是事实,心理咨询是一种付费服务,你出钱,我帮你解决问题,这不是工具人又是什么?
实际上,如果每一位来访者都把心理咨询师当成工具人,那就是最好的合作状态。
可是感情这个东西是最难把握的,当来访者正处于心理低谷期时,来到咨询室内。
他们很可能会把咨询师移情为生活中的任何一位至亲,比如爸爸、妈妈、爱人……
当来访者把自己最炽烈的情感投射到咨询师的身上,爱恋、怨恨、仇视、恐惧……多重情绪交织在一起,时而理智时而疯狂,现实与幻想纠结,事情变得无比复杂。
此时,你可能已经忘了来做咨询的初衷是要让自己健康起来,然后潇洒说声bye-bye,再度去向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我也经常对我的来访者说:我暂时可以给你依靠,但你要记住,终有一天,你要独自飞出去,必须离开我。
工作关系中的心理咨询师是一个真实的人吗?咨访关系是真实的人际关系吗?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建立起来的可信赖、可依靠的关系仅仅是移情吗?
咨询师是一个真实的人吗?
首先,现代意义上咨访关系中的咨询师是一个真实的人。
在心理咨询发展的早期,特别是在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咨询师更像是一个工具人。
那时,咨询室内发生的一切只与来访者有关,与咨询师完全无关。
咨询师只是一面镜子,一个记录者而已。
可是,随着“关系取向”的咨询流派日益成为主流,在咨访关系中也越来越强调咨询师的自我暴露,即咨询师将自己真实的一面呈现给来访者。
这对于建立起有治愈效果的咨访关系是有积极意义的,咨询师更容易取得来访者的信任,来访者也可以在这种关系中得到疗愈。
事实上,这才是心理咨询本来的样子,许多来访者找咨询师,强调的就是“眼缘”,如果第一感觉不好,是很难坦诚合作的。
对于线下咨询,来访者也至少看看照片再说,总是“看对眼”很重要。
不同的来访者可能会对不同的咨询师产生感觉,这或许是因为不同咨询师身上会有某些点引起了对方的共鸣。
这就是“匹配”,指的是咨询师身上的某些特质吸引到了来访者。
我们现在的心理咨询师绝大部分都是关系取向型的,所以他们在咨询开始后,也会尽快暴露一些自我,比如小时候的事情,或者生活中的一种经验,以迅速找到双方的共鸣点,使咨访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
咨访关系中的感情,只是移情吗?
咨询师是工具人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他对于来访者的感情主要是移情。
换句话说就是暂时性的感情替代。
因此,移情并不是稳定的,会不断变化,会来了又走。
这绝对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它更加稳定,这是咨询室里的情感与现实的最大区别。
还有一点,咨访关系中的移情,绝大部分是属于来访者单向的。
心理咨询师需要做的只是善意而温暖的共情。
咨询师就像身上有一把钩子,可以勾出来来访者的生活现状与问题。
随着咨询工作的开呢,来访者会逐步认识到自己的处境,这种高浓度的移情便会转向低浓度。
至此,双方的关系与情感,会转向温和而平稳。
很明显,刚开始咨询的时候,咨询师就像是来访者生命中的救命稻草,简直就是一发牵千钧。
如果没有咨询师的搭救,对方就会马上万劫不复,当时他就是世界上最最重要的什么 。
可是,当移情的浓度淡去,咨询师对于来访者而言,重要程度降低了。
这便是咨询师是一个工具人最合理的解释。
但是,移情会真的消失吗?
当然不会,它只会不断降低,直至一个合适的浓度,就会维持这个新的平衡。
到此时,移情中那种过度的依赖感会减少很多。
当来访者不再被强烈的移情所操控,我们便可以坦然的接纳这种感情的存在,咨访关系进入稳定状态。
就像很多来访者刚开始时,会感觉咨询师就像母亲一样,始终想得到她的温暖呵护。
随着自我心理的重新构建,这种感情少了浓烈,变得和煦而温养。
移情之外,还有别的感情吗?
咨访关系中除了移情之外,还可能存在真实的情感。
这是两个人通过真实的互动而产生的情感。
我们可以称之为“战友情”,也可以称之为“咨访情”。
作为人类,人与人之间经过长期的交往和陪伴,自然会产生某些情感。
这是除了移情之外的另一种感情。
移情可是与真情兼容并存。
移情会随着咨询的时间而减少,但真实的情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醇厚和珍贵。
其实,在诊室之外,我们普通人之间的感情也具备这两种特质。
只是比例不同而已。
在咨询室里修炼也有利于培养我们在生活中处理自己这两部分情感的能力。
当然,除了来访者对咨询师有移情和真实感情外,咨询师对来访者也有这两种感情。
但咨询师可以更好地处理自己的移情和情感,不让它们影响咨询工作的进展。
在欧文亚隆的小说《诊疗室里的谎言》中,咨询师安尼斯对女来客也有一系列不同的感受。
由于客户的引诱,他甚至产生了在咨询室与女客户发生性关系的幻想。
但他对这部分情绪的处理比较好。
主要包括处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对来访者开诚布公等。
小说的最后,两人达成了更好的咨询联盟,咨询关系充满了信任和坦诚。
既然咨询室里有真感情,为什么咨询关系不能在咨询室外继续下去呢?或者说咨询后我们能很快建立真正的关系吗?
这又回到了咨询师作为工具人的角色。
由于一定的咨询规则和职业道德,咨询师可以更好地保持自己的工具人地位,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来访者服务。
结束咨询后是否有可能进一步发展现实的关系?国内规定是三年以后,也就是说让这份情感经历时间的考验和沉淀。
长则数年,短则几周的心理咨询,咨询师陪伴来访者深入心灵的最深处,触及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咨询师只是我们的工具人吗?最好让来访者亲自体验、了解一下。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