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龙爸开讲
心理学:学会这两招,走出90%焦虑泥淖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情绪低落的时候。
比如,大考在即,天天焦虑不堪,夜夜睡不着觉。
那么,当焦虑持续发生,我们该如何面对和处理呢?
01/ 焦虑 = 恐惧?
很多做心理咨询多年的人,也依然搞不清楚焦虑是什么?它与恐惧有什么区别?
虽然只是两个概念,但如果拎不清,那在心理问题的处理时,就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事实上,焦虑是对于未来或者未知的担忧,它的核心是“不确定性”。
就像成语“杞人忧天”中那个杞国人总是担心天掉下来,这是焦虑还是害怕?他并不确定天会掉下来,这是一种不确定性,所以是焦虑。
记得有一则笑话,说死神今晚要光临小城,要带走1个人的生命,结果第二天发现:
死了100个人。
其中的99个人都是被焦虑折腾死的。
那么,恐惧是怎么回事呢?
明知道那些事情要发生,仍然在心里不安、害怕,这就是“恐惧”,也就是说“确定性的担忧”。
你一定有这样的经历:
在考试前,夜夜睡不着。
可是一上考场,看到试题,发现很多题不会做。
居然心绪反倒平稳了。
这种体验就是从焦虑到恐惧的转化。
《水浒传》中武松上景阳岗之前,显然是没有焦虑的,可是不断看到“岗上有虎”的告示后,确认了有虎的事实,他这时的情绪就是恐惧。
02/ 到底在焦虑什么?
人的焦虑,是源于担心即将产生的结果不及自己的预期。
比如:
成绩达不到自己和父母的要求,不被爱,或受惩罚;
工作目标完不成,可能降职降薪;
男女暖昧好长一段时间了,一直不敢表白;
……
焦虑起初只是一种情绪波动,可是如果不及时排解,就继续脑补出来各种严重的后果——再这样,我就完蛋了,日子会越来越糟,整个人生都会毁掉……
负面情绪就是这样升级为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病的,它们在心里不断的打转,思前想后没有活路,思想完全不再受自我控制。
这便形成了“精神内耗”。
焦虑的危害,除了会把个体拖入无休无止的内耗之中,还在于它的无建设性。
人们一旦陷入焦虑就出不来,显然焦虑并不能帮你解决任何实际的问题,不会生成更具建设性的解决之道,你无非还是在原地打转、裹足不前。
03/ 摆脱焦虑
大多数人活得很累,皆因为太把身外之物当回事:生活中外在的一切,包括身体、情感、金钱、人际关系,都不能给你的生活增添色彩,而只能装饰你的生活。
如果你把这些装饰品当作自己,你就会过着僵化的生活,而一旦失去这些东西,你就会感到痛苦。
比如,有些人认为我的钱就是我自己的。
如果钱没了,我就不想活了。
事实上,金钱只是生存和幸福的工具。
还有一些人痴迷于“出人头地”和“成功”。
这些只是你生活的附属品。
因为无论你失去什么,都不会影响你作为人生的“本来面目”。
只有放下不属于自己的包袱,才能轻装上阵。
既然焦虑本身不会解决焦虑,那么,我们必须先远离它,也就是放下当下的事情。
1. 暂时放下。
这里所说的放下,并不是指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欲望,而是指精神上的放下,精神力量的缺乏。
当然这样说,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需要有实施手段相配合,而不是只在心里想“远离它”。
比如,暂时离开你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场景,换一个环境;去健身房做一下运动,或者忙于别的事情,就会让自己暂时把焦虑甩开。
2. 消除不确定性。
静下来后,问自己:
我具体担心什么?
我想要什么?我做了什么?
结果可能会糟糕到什么程度?
那你想通了这些,未来的不确定性就会被极大削弱,焦虑将向恐惧转化。
3. 正向努力。
一旦找出来差距,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可以制订计划,进而依此去执行。
比如,你的学习成绩不好,找出短板,制订出学习计划后,就可以照此专项去看书、刷题。
如果工作没做好,那就把所有可能做好的方法写下来,然后一一尝试。
只要进入具体落实环节,焦虑就会不治而愈。
04/ 负面情绪是谁的锅
任何情绪的产生都不能归咎于外因。
换句话说,并不是别人做了什么让你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情绪,所有的情绪都只是你内心的投射。
比如,因为你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明星,就恶心得呕吐,人家千里迢迢招你了?这只能找你自己的原因。
正如张德芬老师所说: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当事情发生时,你可以选择面对的姿势。
比如,你失恋了,你可以选择责怪别人,把自己视为受害者。
你也可以选择反省,面对自己的无知和怯懦,获得真正的成长。
换句话说,情绪只与你自己有关,你需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当有人惹你生气时,如果你的修行段位足够高,就可以做到:无论你说什么或做什么,你都根本无法惹我生气。
同样,如果我选择不难过,你便无法伤我的心。
当你下定决心快乐,并愿意重新控制自己的情绪时,不会把自己情绪的责任推给任何人。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