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15外在归因:崇祯皇帝对他丢掉江山的看法
今天的心理课要跟大家聊的话题是归因理论里面的外在归因,同时也要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名师中崇祯皇帝为什么会对他的丢掉大明江山做这种外在归因。
所谓无风不起浪,凡事必有因。一件事情之所以会发生,一定有它的原因,而且原因通常还不止一个。更有意思的是,大家所认为的原因还经常不一样,甚至南辕北辙。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原因通常只是一种主观的猜测或者推论,没有什么客观的科学方法可以直接验证的。因为是主观的推论,所以里面就掺杂了许多个人的心理成分。
心理学里面的归因理论谈的不只是对事情成因的分类,更是要让我们了解大家为什么会去做这样或者那样的归因。今天我们就先谈最常见的分类,外在归因与内在归因。所谓外在归因,就是将事情发生的原因归于个人之外的因素,譬如来自他人、环境等等。而内在归因则是将它归于个人的内在因素,例如自己的能力、性格等等。这一集我们把重点放在外在归因上头,其实每件事情的成因都非常复杂,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都有差别,也许只是比例而已。但心理学的研究却显示,对跟自己相关的事情,特别是不光彩的事情,我们通常会做比较多的外在归因。譬如对自己的失败,很多人都会说,那是因为整个大环境不好,竞争对手的不择手段,市场的变化等等外在因素造成的。反之,对成功之类的光彩的事情,则有较多的人会说,那是因为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精准的判断力等等,也就是来自内在因素。
心理学家为了所做的研究显示。将自己考试的成绩不好做内在归因,比如说因为自己笨或者因为自己不用功,做内在归因的学生会打击他的自尊,产生羞耻感,而且会有较负面的生理骚动和情绪反应。反之对考试成绩差做外在归因,认为那是因为题目太难,因为自己运气不好的学生,则可以免除这种困扰。由此可知,我们为什么会对不同的事情做不同的归因呢?目的其实都是为了自我服务,也就是为了满足维护或者强化自己的自尊,让自己感觉愉快。研究也显示,一个自尊心越强,越缺乏自我反省能力的人,对不光彩的事情就会做越多的外在归因,认为那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别人的错。
这让人想起明朝的W国之君崇祯皇帝。走出北京故宫的后门,可以看到一座景山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棵老槐树,树的旁边矗立着一座科有名师中殉国处六个大字的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