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向幸福的心理课-18积极自我|文化资本与气质
在上一讲中我们介绍了自我的积极力量,自我实现的意愿的作用。今天我给大家讲另外一种积极自我的提升方法,文化资本的积累。
1986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尔布多布迪埃在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一书中第一次完整提出来了文化资本的理念。他认为,我们通常认为自己能够产生个人魅力的有3种资本,一种就是我们的经济资本,它是以资产和物质的占有作为一种衡量指标。一个人有足够的物质资本和经济资本,但一定是有魅力的、有影响力的,富在深山有远亲,即使一个人住在很遥远的地方,他一定会有很多的人愿意和他来往。但现实生活中间还有其他形式的财富和资本。比如说一个人的社会资本,它是由个人具备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构成的。中国的公务员通常来讲社会资本是很高的,这些资本在很多条件下可以转换成经济资本。我们中国人对这样的资本转换应该是不太陌生,官商结合,权力行舟就是这种资本卷发的负面的例子。但是在现代社会,在一个工业化的富裕的社会,第三种资本其实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文化资本。它指的是一个人对一定类型和一定数量的文化资源的占有的程度。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它是可以转换成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中国的知识分子出任Z府的要职,从事经济活动,如商等等,指的就是这种文化资本的转换。
文化资本一般是以三种方式存在,一种就是我们熟悉的物品化的方式,它是可以直接传递和交换的文化产品,如书籍、绘画、股东、工具及器械,对物质性文化财富。第二种是以制度化方式确认的文化资本,就是我们掌握的知识、文化与技能,等于考试的方式来去,或者是文凭的方式和资格的方式来确认。为什么中国的父母亲要不惜一切代价要把孩子送到名校去读书?其实就是大家都意识得到,名校的文凭就是一种制度化确认的文化资本,它是一种文化特有的、约定俗成的、经久不变的、合法化的价值,它可以转换成社会资本,也可以转换成经济资本。
但是文化资本还有第三种的存在方式,是比较心理学的方。同时皮尔伯诺称之为身体化的文化资本,就是一个人通过教育学习形成的身体、精神和行动三位一体的知识、教养、技能、品味、被风度和气质。正如我们的经济资本可以通过劳动和奋斗来获得,身体化的文化资本同样能够通过学习来积累和提高。不过,这个积累需要一个长期的修炼过程,而且他最终也只能体现在特定的个体身上,他是无法通过馈赠、买卖和交换进行及时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