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向幸福的心理课-17积极自我|自我实现的预言
在上一讲中我给大家谈到了自我控制力,也就是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今天我们再讲一个自我的积极的力量,叫做自我实现的预言。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古希腊神话中间有一个塞浦路斯的国王,他的名字叫皮格玛利翁。这位国王相传特别擅长雕刻,他精心的用象牙雕塑了一位他理想中的绝世美女,并给他起名叫做卡拉提亚。他每天和这位雕像相视相望,慢慢的他就爱上了这位。卡达提亚说,像把自己全部的热情和希望放在了自己雕刻的这位少女的身上,真诚的渴望自己的爱能被这位少女接受。卡拉提亚最终被他的爱情所感动,从架子上走了下来,变成了真人。所以后人就以皮革马利翁的期待成真,作为我们人世间描述积极的梦想能够变成现实的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中,皮格马利翁效应又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这是因为在1968年,一位叫做罗森塔尔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很有名的心理学实验,验证了这一效应的客观存在。
罗森塔尔教授和他的同事雅各布森教授来到美国加州的橡树小学,进行了一项心理学的研究。他们从1至6年级各选了三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所谓的未来发展趋势测试。之后,罗森塔尔以心理学专家的口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的老师,并叮嘱这些老师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杀了一个专家的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孩子其实是随便挑选出来的。八个月之后,罗森特和他的助手们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发现奇迹了,凡是上了这位名单的学生,每个人的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心越来越强,求知的欲望越来越旺盛,更喜欢和同学们交往。
当然了,这样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谈到的是积极的预期,或者是积极的结果的出现。那么有没有一些消极的语言会带来消极的结果呢?这就是我们广义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讨论过这样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社会心理学家莫顿也提出来,人类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就是我们一开始对某种情景做了错误的诠释的之后计划出来的新的行动就能够导致这样的错误的诠释变成现实。换句话说,某种预言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某种信仰,甚至就是一种错觉,他都可能变成真实的现实。因为这种预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的行为,是我们的行为最终让预言变成了现实。莫顿认为,自我实现的预言是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现象,在自然界是找不到的。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发现了这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