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心理学-38深度关系:人为什么需要掌控感
上一讲我们讲到了社会化与个体化之间的矛盾,还讲了在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要避免体系化,有意识的向超级个体化努力。这一讲我要讲一个原则,把握好这个原则,你就可能会成为一个超级个体,或者至少能够活得不遗憾。
这个原则就是你要真正认识到一切好东西都来自于深度关系。自恋是人的根本属性,受自恋的驱使,人是很容易产生权力动机的,由此产生比较心,什么是比较心呢?就是希望我能力比你强,我位置比你高。可是人都有一个深刻进化,那就是进化到关系维度。当进入关系维度以后,我们就有可能会领会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一切好东西都是深度关系的副产品。好的关系是幸福感最重要的源头,好的关系其实就是你和一个人建立了深度关系,你在关系中深入的投入了你的真实,然后触碰到对方的真实,真实的你们深度碰撞彼此,由此建立了深度关系。
我特别喜欢台W漫画家蔡志忠的一个说法,他认为如果1个小时值十块钱的话,把它分成两个30分钟,那每个30分钟都不止五块钱。如果再分割成四个15分钟,那么每个15分钟连一块钱都不值。反过来讲,连贯的10个小时就已经价值几千万了。你应该听出来了,他讲的是专注,如果你专注1个小时,价值并不是专注半个小时的一倍。如果你能够持续专注好几个小时,那它的价值可能翻了好几倍。所以看起来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差不多,但是能够持续高度专注的人,他们在时间上远远胜过了其他人,可以说他们获得了对时间的掌控感。对蔡志忠的这个说法,我是完全信服的。
但是问题也来了,为什么有的人就能够持续专注,有的人就做不到呢?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关系问题。当你和一个事物打交道的时候,这个事物的外部信息就会涌入到你的内在,这就是你和这个事物的关系。那么你是如何感知这个从外部涌进来的信息呢?你是不是能够掌控这些信息呢?我认为感知外部信息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你觉得外部信息是善意的还是敌意的?二是你的自我的水平是脆弱的还是坚韧的。
我来讲一个来访者的案例,帮助你理解她是一个女孩来找我做咨询的时候,她的问题相当严重,但是她特别的吸引我。当他讲他的故事的时候,我总是能够高度的专注。他的表达能力非常好,能够把一些并不多见的心理描绘得清清楚楚,我认为他的智商也是很高的,他的问题是不能和人交往,也不能静下来读书,这导致他的人生没有办法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