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地理课-33结语:中国第一块地理界标为什么设在这儿?
我在这儿先做一个预告,从下一讲开始,你将和我一起追随着黄河的激流进入下游广大的平原区了。我们将拉开中原这个板块的序幕。所以今天这一讲,我想请你和我一起跟黄土高原做个告别。
诗词里的地理课-33结语:中国第一块地理界标为什么设在这儿?
我在这儿先做一个预告,从下一讲开始,你将和我一起追随着黄河的激流进入下游广大的平原区了。我们将拉开中原这个板块的序幕。所以今天这一讲,我想请你和我一起跟黄土高原做个告别。
在过去的两个板块里,我们用了二十几讲,把渭河和汾河都从上游到下游走了一遍。你有没有感受到,其实几乎每走一步,都会印证着一篇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比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比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一声。比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当然,更值得回味的是,每一段路也都对应着中华文明发展的一段历程。如果把华夏文明比作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那么它最深的根就是扎在这片土地上。而用我们的母语汉语书写的文学,它最早最璀璨的花朵也是绽放在这里。
那么现在该选择什么方式来跟这片厚重的土地告别呢?我想追随黄河的脚步,一路向东而去,应该是最好的告别方式。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从黄土高原奔腾而下,义无反顾的向平原而去,这不正是时间的向前,也正是历史的滚滚洪流嘛。而黄河即将把我们带入的下一站,也正是中国文化和历史发展的下一个核心舞台中原。我想,如果选择一个最佳的告别场景,那应该就是那段黄河的咽喉要冲,它连接了高原和平原,换句话说,它既是黄土高原的结束之地,也是华北大平原的开始之处。
这是哪里呢?就是堪称天险的黄河大峡谷三门峡。也许你会说三门峡没听说过,但是知道三峡。确实这儿有一处巧合,长江和黄河在进入平原源之前,都穿越了狭窄陡峭的大峡谷。长江穿越的是著名的三峡,而黄河呢,它穿越的峡谷就叫三门峡门,是大门的门,你看两条大河一南一北都从第二阶梯下第三阶梯,居然连天险的名字都只差一个字。
那么到底什么是三门峡呢?他又是怎么个想法呢?还是让诗来告诉你吧。而且这次我不光让你听古诗,我还想让你听一段当代诗歌。这就是老一辈诗人贺敬之的三门峡歌,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神门险,鬼门窄,人们以上百丈崖。黄水劈门千声雷,狂风万里走东海。
这是我从原诗里选出的一个小节,你一定听出来了。贺敬之是从对李白的致敬开始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这股豪情来自将进酒。那再具体点来说,你还听出了什么呢?第一,我想你听出了三个名字,神门、鬼门人、门。不错,这就是这段峡谷为什么叫三门峡。第二,我想你听出了惊险,又是风,又是雷风,是万里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