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地理课-32彼汾一方:汾河边的美少年
这一讲的开始,我想先跟你稍稍回看一下。自从进入山西这个板块以来,我们已经讲了不少作品。从比诗经还要古老的歌谣,再到诗经,到唐诗,到宋词,已经有十几篇了。从地理分布的状况来看,这些作品乍一看仿佛是分散的,但其实如果你以汾河为脉络,把这些地方贯穿起来,你就会很容易发现,原来这些作品都不离汾河两岸。
就拿刚刚讲过的边塞诗为例吧,上一讲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实在太远,这是汾河上游。王之涣生活在绛州,在汾河中游,而他的名作登鹳雀楼是写在福州,也就是汾河的下游离汾河汇入黄河的河口处不远。再有,还记得王维和王勃吗?王维就是蒲州人,而王勃是和蒲州隔着汾河相望的龙门。也就是说他们都生活在汾河汇入黄河之前的那个最下游的流域,他们是隔着汾河水南北相望的。所以现在你应该更加能够感受到汾河对山西这块土地的重要性了。它既是山西人民的衣食福地,同时更是一片人文沃土。
好了,完成了这个小小的梳理之后,我忽然想到在这些讲过的作品里,好像还缺了一首直接书写缝合的。所以今天的内容我就把这篇优美的坟聚录放到了你的面前。汾河的汾沮是沮丧的,沮字读四声,惧如是如果的如加三点水,坟聚入是一篇来自诗经的作品。它的意思是地势低而且潮湿的区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师弟汾河。在它迂回曲折流过的地带,形成了大片的湿地,这里植被茂盛,春天来的时候欣欣向荣。
汾聚入这支古老优美的民歌,就是在诗经时代,生活在汾河边的华夏先民们在歌唱着汾河的春天和赞美一位正在河边采集植物的像美玉一样美好的人,彼此俱入,言采其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舒,亦乎公行。笔砚一曲,言采其序。比奇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弓足。
要理解这首诗,我建议你可以对比着那篇兼葭来看。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是诗人都把他们笔下的人物放在水边的背景下,放在大自然与植物的环境之中来映衬出人的美好。在渭水流域的蒹葭里,是秋天,是在水一方。而在汾河流域的焚寂入这首诗里,是春天,是比汾一方。至于诗中形象,在蒹葭里是令人上下求索的。所谓伊人,在家居入里是美如玉的比奇之子。你看不论是在汾河边还是渭河边,或者以后我们要讲到的大平原上,诗经时代的先民们都拥有着这么朴素自然的审美,他们天然的跟天地山川草木和谐的融为一体……
龙爸开讲关注
社交中的接纳与拒绝
bybeibeivsswl@
成长的烦恼有多少?
心理故障了该怎么办?
byminluo2@q.com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
by~!@#¥%
走进婚姻真的那么难吗?
by
留守儿童该如何健康长大?
by龙爸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