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地理课-34洛阳:唯有牡丹真国色
从今天这一讲开始,我们就正式进入郁郁中原这个板块了。抑郁就是芬芳馥郁那个玉字,他的意思是来自于论语郁郁乎文哉,是说中原这片土地是人文昌盛之地。
我们的第一站就是洛阳这座城市。而关于洛阳,我首先要跟你说的就是一座城和属于它的花朵。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主题呢?因为从我读过的历代诗词作品里,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洛阳的春天和洛阳的花。比如欧阳修说,直须看尽落成花,始共春风容易别,这是牡丹时节的洛阳。洛阳桃李艳阳天,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这是桃李杏花开到烂漫的洛阳。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这是梅花运至里的洛阳。
为什么洛阳这座城市跟花有如此之深的缘分呢?爱花的欧阳修回答过这个问题,他说洛阳地脉花最宜,在他看来是洛阳的气候水土对花最为友好,最适宜植物的生长。他说的有道理吗?我觉得有,因为洛阳地处平原,又气候和暖适宜,洛河、伊河从洛阳盆地穿流而过,汇入黄河,他们的灌溉让这片土地成为一片沃土。所以我曾经两次去到洛阳,碰巧都在春天,一次是清明时节,正是桃李烂漫的时候。一次是谷雨节气,前后赶上了牡丹的盛旗。
我想说的有两点,第一,古人诚不我欺也。所有那些赞美洛阳与花的作品,真的是诗人们受到春景的感召。以我亲眼所见,洛阳的春天,那真是锦绣一般的大好春光。第二,说到牡丹,我想说的是可能有两个洛阳牡丹,花开时节的洛阳和没有牡丹时的洛阳,那就像是两个城市,连身边流动的空气都是不一样的。只有到洛阳看过牡丹之后,我才理解了刘禹锡的那首赏牡丹,才理解了洛阳人对牡丹的感情。
先听听刘禹锡的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刘禹锡看来,芍药有点过于艳丽,甚至失之于妖也,所以比莲花少了一分格调。而荷花呢,洁净无染,却仿佛有点过度了,显得不够可亲。在刘禹锡看来,国色二字只有牡丹当得起,而牡丹的开放搅动起整座洛阳城的热情。确实,只有动京城三个字,才能形容洛阳人的那种如醉如痴。
李白有诗说,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我想他笔下惊动了洛阳人的,多半也是牡丹。的确,恐怕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情境,你才能真正理解,满洛阳仿佛到处都有牡丹在开,到处都是赏花的人,人们谈论的无非都是牡丹好,哪个牡丹园最大?哪家的牡丹树最老?哪个园园子里的品种最名贵?白居易的白园牡丹如何?甚至千年之上的水牡丹唐牡丹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