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心理课-05自我中心是怎么回事
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文化,而这种自我中心文化的自我中心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其实是我们非常深刻的一个心理学道理,对吧?只有我们心理学家对这一点能够更敏感和讲的更清楚。这个自我中心实际上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是一种自然倾向,应该说他是天生的,是合理的。
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的所有的知识,然后包括这种社会规范,都是通过感官的刺J感觉和知觉慢慢习得的。小孩子睁开眼睛的时候,人有五大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还有皮肤的这种触觉和震动的感觉。这五大感官没有了。没有第六感官有说什么接受什么其他信息的那是这个邪说。社会上现在这些个乌七八糟的说法也很多。所有的知识都是从这个五大感官?感觉到以后,然后我们给他赋予意义和互相之间的关系得来的。
小孩刚才睁开眼睛的时候,看外边都看不清楚的。因为人的这个眼睛的构造很像一个照相机。照相机有一个功能,得对焦,焦距对准了才能看清东西。
刚开始的时候,小孩睁开眼睛能看到周围的东西,但是这个聚焦还不会两三天他就学会聚焦了,也没有人教他他就努力要看看清楚周围的这个世界。那么慢慢的他就会要看哪儿,就把这个眼睛调焦调到哪儿,对吧?调到哪儿,那么慢慢的他他看到这个最生动的东西就在他面前经常有人影的晃动。刚开始他大概也分不出,他就是看着晃动的人分不出是谁,慢慢他就发现不一样。对,眼前晃着这人不有长头发的,有短头发的,有比较穿的比较鲜艳的、红的、绿的的,有老是穿黑衣服蓝衣服?或者白衣服的。
越来越把不同的人区分开了。他一哭PP底下一湿,谁来?然后饿了以后谁来对吧?
慢慢他就把自己和外界,包括自然,包括社会建立了某种关系人的所有的知识都是这么来的。所以它是很依赖于感官的。而这个感觉器官长在自己头上,长在自己身体上,它必然是自我中心的它必然是自我中心的。
我们在儿童心理学实验里就发现,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并不具有这种客体的永久性。什么叫客体永久性?这个瓶子放在他面前,我们做实验的时候,比如一个玩具,你放一个瓶子,他当然不会有太大的兴趣。你放一个小狗熊放在他面前,他整天拿着小狗熊又摸又在嘴里咬,又又肯?这个品品是什么滋味?你把这个放在前面,他就伸着小手就去抓这东西。
这个时候如果一个屏幕降下来,一个布帘降下来,看不见了,他就不找了。比较小的小孩看不见就没了,对吧?所以他还没有这个客体永久性的概念。等到他再大一点会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