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爱上表达。
俗话说:“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春秋战国时代的最后一位儒家大佬荀子也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这些种种说法,都在强调语言对于人们的影响,与人善意的话尤如衣物一样给人以温暖,伤害他人的语却可以带来远甚矛戟的重击。
看来,语言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对于孩子来说,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关乎他们的自我表达,还会影响更多,比如孩子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将来的社交能力。
拥有超过他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无论在哪里都占尽上风,相反的情况下,孩子却是到处吃瘪。可是,现实中的孩子,就是有很多人不善于表达自己,或不敢表达,以及表意不明。
因此,表达能力也是一个需要培养和专门学习的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才行。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表达能力呢?
首先是要相信其中有方式方法,其次是重视积累。其实这说的就是提升表达力的两个方面:既要打好素材和理论的基础,又要不断练习孩子的思考力和表达力。
虽然表达力可以培养,然而毕竟还有存在先天的差异,有些小朋友很小的时候就可以把一本故事书倒背如流,可是更多的孩子却有一定的表达障碍,他们与人交流或如同自言自语,或答非所问。遇到别人问话时,经常会感觉无从开口,这种状况会让很多家长头疼不已。
对于训练表达,有很多好的办法,比如每次给一点点——
对于大部人小朋友都比较爱吃小零食,比如糖果、薯片、饼干、蛋糕等。
不孩子想索要食物的时候,是最富有表达动机的时刻。此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说出他想要的食物名,以及表达出来他们想要的愿望。可是不要一次性把很多食物给他,让他一直保持需求,不断的请求和表达。
对于长思维的一些事物,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难点,往往是张口之时发现大脑一片空白。为什么会这样呢?
通常是缺乏故事的线索,我们应该从要表达的内容入手,为孩子构建起来故事的框架,鼓励他们表达。
现在很流行的思维导图可是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先孩子把故事骨架的拼图,自己拼好在一起,然后看着导图讲故事,这样孩子就很容易想起故事里面精彩的情节而流畅的讲出来。
这是一个有趣的练习,说明孩子的内心是有故事的,重要的是引爆一个点,他就可以自主的表达出来,思维导图就是这样的一个很好的触发点。
在富予趣味的视觉关联中,一步一步的提示着,故事的碎片全都连接起来,这样比毫无依托的简单复述轻松多了,还可以培养多种次序的讲述,培养孩子的架构能力和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