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课-11一定要学会索取,学会麻烦别人
今天我们来聊聊不喜欢麻烦别人真的是好的品质吗?对别人特别好不计较的付出到底是不是正确的?我是那种特别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说这句话没有自夸的意思。实际上我是来和朋友们一起反思这个事儿的。
打个例子,考研初试刚结束的时候,我准备去杭州找我朋友玩,我朋友特想吃我家那边的烧饼,让我给他带一点儿。考研那两天我睡得特别差,也没怎么吃东西,身体脆弱的不行。当时我在姑姑家完全可以让表哥去帮我买,但是我不我自己骑自行车去买了,后面买回来从车上下来的时候,两眼一黑,差点晕倒在地。你看我就是这么拧巴,我表哥和我关系特别好,这么件小事儿我都这么处理,更不用说其他人其他事儿了。
从小到大,我们受的教育其实挺推崇独立的,能自己做的事情就不要麻烦别人,是这么说的没错吧。我们总觉得让别人花时间花精力来帮助自己是一件有些羞愧的事儿。万一别人拒绝怎么办?万一别人不情愿呢?独立好不好呢?独立肯定是好的,毕竟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都需要孤身一人应对生活。
但是现在我的想法有了一些变化。独立了这么多年,把自己封闭在一个自行解决问题的系统中这么多年,其实我切断了很多与他人建立深刻连结的机会。听不懂,我们说人话,我向来不愿意麻烦别人,实际上反而失去了很多与他人拉近关系、增进感情的机会。
以前读过一个故事,说村里有个小伙子救了一个老人一命,村里还有个小伙子被这个老人救了一命。话说你觉得老人应该对谁更好啊?答案是老人对后者更好。每天跟他可亲切了,还把女儿嫁给他。那会儿年纪小,觉得不能理解,不应该是对救自己一命的人更加感恩戴德吗?
当然了,这个故事是比较极端的一种情形,但故事中虚构的真实也是生活的真实。托尔斯泰有句话,我们并不因为别人对我们的好而爱他们,而是因为自己对他们的好而爱他们。你看看连托尔斯泰都这么说了,为什么?我们来看一下理论支持。其实关于因为自己对他们的好而爱他们,并不是一句空口无凭的话。心理学上有个自我知觉理论,我们的观念往往是建立在我们的行为基础之上的。我们是怎么做的?我们就会这么认为。
哈佛大学幸福课的讲师套打了一颗栗子。他的好朋友在儿子刚出生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自己对他的爱,为此朋友感到很愧疚。但自从他开始照顾儿子……